2014-04-01 11:25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卡若区城关镇小恩达村打好“三张牌”
在创先争优中建设美好农村
卡若区城关镇小恩达村以“科学发展、富民强村”为主题,结合本村实际,打好支部领路、典型示范、集体经济“三张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活动过程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切实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组织的过程。
打好支部领路牌,党群情深惠村。一是规划美好蓝图。村党支部把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首要任务,紧密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着手制定符合该村自身实际的发展规划,提出以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第三产业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富民兴村”工程,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二是提升村民素质。城关镇小恩达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新农村要有新农民、新农民要有新素质”的要求,积极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科技致富本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深入开展扫盲教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党的惠农惠民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三是推进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群众公开,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调动村民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四是落实惠民政策。建立健全了特殊群体党员定期慰问制度,在重大节日期间,村“两委”都要对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等进行看望慰问,关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同时,积极做好“低保户”、“三老”人员等的上报审批工作,及时兑现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目前,小恩达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享受“三老”人员补贴4人,全村拥有汽车21辆,摩托车75辆,参加新农保148人,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电视机、冰箱、电话、电脑等高档生活电器也进入了普通百姓的家中。
打好集体经济牌,一村多品强村。城关镇小恩达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青稞、蔬菜、畜牧”三个产业为主,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拓宽村级经济增收渠道,积极创办特色产业,以小恩达、兰泥坝两个自然村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发展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集体项目,确保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采取“支部+协会”“农户+协会+党员”的模式,建立了小恩达糌粑加工厂和砖瓦厂,2010年为群众创收90多万元,糌粑加工厂的销路已延伸到类乌齐、察雅、八宿、林芝等地;组建了有木匠、砖瓦匠、电工、钳工等多工种的农牧民施工队,主要承揽一些小型工程施工,施工收入达80多万元,为农牧民群众增收25万元;扩展了小恩达自然村砂石厂,每年可给群众带来至少5万多元的现金收入。同时,不断扩展蔬菜大棚基地,按每亩每年850元出租,进行反季节蔬菜的种植。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4900多元。
打好典型示范牌,和谐环境兴村。城关镇小恩达村以党支部和党员公开承诺为抓手,积极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狠抓“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种养能手、乡土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一是村党支部通过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村“致富能人”的技术特长、年龄结构,建立农村“致富能手”个人档案,引领致富能手在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劳务输出等行业带领群众致富。二是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工作来抓,引领党员自愿争做卫生宣传员、法制监督员等岗位,积极整治村容、美化环境,带头倡导文明行风,为全村村民创造了绿、美、净、畅的良好生活居住环境。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积极带领农牧民群众新修了通村公路、村委会办公大楼和村民广场,大水库1个,水池6个,沼气池65口;加强村文化室建设,使农家书屋各类书籍达到2000多册;种植各类树木5万多株,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通过实施安居工程,让群众住上了舒适、宽敞、明亮的新房,为三分之一的村民安装了电话,努力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