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个品牌 争当四个先锋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

2014-04-01 11:25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打造四个品牌  争当四个先锋

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

 

昌都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改进作风、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主题,引导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主动为群众服务,着力打造“四大品牌”,争当“四个先锋”,把创先争优体现到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中。

开启“就业直通车”,争当服务社会先锋。该局紧紧围绕“帮企业、保就业、保稳定”这一主线,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努力把创先争优的过程转化为扩大就业成果的过程。一是政府出资扶持就业。深入调研全地区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协调政府出资购买交通协管、城市协管、劳动保障、村委会工作人员、卫生员、流动人员管理、后勤服务等公益性岗位1670个,重点用于安置“3545”人员、“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二是帮扶企业稳定就业。认真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缓缴社会保险等扶持政策,会同财政、商务等部门认真调查统计困难企业,共确定困难企业36家,核定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累计达506万元。三是依托媒体推动就业。采取电视、互联网、宣传栏、街面张贴发布每周用工信息等方式,及时公开就业政策、用工信息、求职信息,使就业服务的辐射面更广、信息量更大、群众享受服务更便捷。四是真情服务促进就业。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 “民营企业招聘周”以及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等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共协调40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为求职人员提供岗位247个,进入现场的求职人数1200余人,现场达成意向性协议103人,达成用工协议51人。截止6月底,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分别为1950人和2254人次,职介成功1089人次。五是紧抓机遇力推就业。为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吸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加强与康巴国际大酒店、昌都会议中心·贵宾楼两家酒店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共为全地区提供了包括文员、餐饮、前厅、客房、工程、财务、保安等10余个工种超过400个岗位的就业机会,为缓解我地区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构建“温暖在社保”,争当服务基层先锋。紧紧围绕 “送温暖、献爱心、听民声”主题,局机关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职能,以“为民服务月”为载体,组织党员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就业家庭、军转干部、服务对象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一边登记,一榜公示,三级审核”制度,并通过算账对比,耐心说服,扩大参保范围,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让群众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目前,昌都地区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卡若区已完成了城关镇、卡若镇、俄洛镇、如意乡参保人员的登记工作,共计采集录入参保人员3506人,其中16-59周岁人数2155人,60周岁以上人数1351人,发放新农保基础养老金37. 2万元,为卡若区各乡镇协调解决新农保办公经费20余万元。同时,积极协调公安、民政、农行等部门,开通农牧民户籍证、居民身份证以及第二代残疾证的快速办理通道,积极做好养老金网点统发工作。

注重“维权创和谐”,争当服务稳定先锋昌都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牢固树立为民宗旨,坚持依法维权、效能维权不断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共设立劳动者维权公告牌59块,涉及劳动者人数2348人;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9起,涉及387人,涉及金额116.4万元,成功调处39起,追回务工人员工资94.6万元,结案率达100%;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专项检查和农牧民工工资支付检查4次,共检查用人单位236家,涉及农牧民工2046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及时补发拖欠农民工工资5.3万元。

培育“人才促发展”,争当服务中心先锋。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开发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创业指导,切实为昌都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一是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法规、送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和自治区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帮助农牧民群众知法守法。深入社区和牧区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和指导服务,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二是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困难群体就业技能。大力培养农牧民工开拓意识,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工自主创业。采取“委托办班”、“联合办班”、“独立办班”等形式,积极开展摩托车修理、汽车驾驶、钢筋工、砖砌工、疏菜种植、畜牧养殖、木工绘画、摩托车维修等技能培训。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先后共投入资金4.9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27期,累计培训1774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841人;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933人)。三是坚持“面向基层,充实基层”的原则,人才充实到农牧区基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活力。今年来,共分配314名高校毕业生到县、乡、村工作,同时,从内地引进紧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61名,有力地缓解基层人才匮乏的压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