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藏东明珠>民族文化>

昌都的民俗文化

2014-04-23 11:59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藏历年: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最热烈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它是按藏族特有的立法推算出来的,基本上与我们现在的农历相同。因藏族人民笃信藏传佛教,整个年节活动与宗教活动密不可分,因而使藏历年与其他民族传统节日有较大区别,娱人供神、庆祝祈祷等意义更为显著。
  藏历是藏族人民创造的一种历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噶莫帕玛根据月亮的圆缺,初步推算出了日、月、年,人们把它称为《噶莫帕玛历算法》。随着农业逐渐的发展,每当庄稼成熟并收获一次后,藏民们便要举行一次聚会庆祝丰收,年复一年,这种活动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庆祝,由此形成了“以麦熟为岁首”的物候历。到公元9世纪初期,由藏族天文学家桑杰益西、坚赞贝桑等人,以内地的夏历和印度的时轮历法及古老的《噶莫帕玛》历法为基础,创制出藏族的传统立法。藏历是阴阳合历,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动物生肖来计算年、月、日的。这种与天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60年为一周。公元1027年印度的时轮经被译成藏文传入西藏,这年正好是阴火兔年,藏族历史上遂把这一年定为第一个60年周期纪元的第一年(藏语称为第一绕迥),也就是说藏历新年即从此年开始。
  藏历新年一般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持续至十五日。有过大年、小年之分。从藏历12月开始,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准备。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进行“古恰”(扫尘除旧),把屋子内外彻底打扫干净,特别注重对传说中的水神和灶神居住的厨房进行清扫和装饰;在屋墙上用  面粉等画上八宝、拥忠等符号,以示人寿粮丰、吉祥永恒等意;清除的垃圾杂草要运到各自田间,以备大年初一早晨点燃;每人都要洗年头;准备供品和肉、奶渣、酥油、血肠、油炸面等民族特色食品。29日晚,各家要举行“古突”晚宴。古即九(表示29日),“突”是由面疙瘩、牛羊肉、萝卜、奶渣、人参果等做成的藏式特色面羹。新年到来时,家中一定要供奉“切玛”(装满糌粑、麦粒、人参果等五谷的吉祥盒,上面插有麦穗),表示祈望来年风调雨顺。
  大年初一这天,首先要在家里焚香、煨桑敬神,在经堂中摆放各类供品。早餐前,每人都要吃一口“切玛”,以示吉祥。初二,亲朋好友开始串门拜年,互邀做客。新年间都要穿最漂亮的衣服和佩戴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装饰品,这既体  现藏民族爱美的天性,也有穿新衣悦神的意思。这天各个地方都要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主要有演藏戏、赛马、耍牦牛、跳锅庄弦子等。这种相互拜访和自娱性的文艺活动要持续三至五天,然后逐步转入以娱神为主的佛事活动。有的开始转山朝佛,有的给寺庙布施上香。到正月十五,许多地方  都要举行祈愿大法会和酥油花会,用各色酥油雕塑各种佛、菩萨、人物、花草、动物等等,以歌颂神佛们降魔赐福的功德。
  藏历新年的庆祝内容和起伏方式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并融合了大量宗教元素。藏历新年是藏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历法的综合体现。但因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藏历年节日习俗有所简化。
  “仲确节”:在康区具有悠久历史和有着广泛影响的节日当属类乌齐一年一度的“仲确节”。“仲确节”,意译即集市贸易节,是以商贸为主的传统的节日。每年的藏历六月十五日举行,历时一个月。这一集交易、踏青、转神山活动于一体的节日始于公元1326年。迄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公元1326年,当类乌齐寺的“祖拉康(查杰玛)”大殿的外观内景全部竣工时,乌金贡布大师①为庆祝这一佛门的盛事,酬谢被邀请的尼泊尔、印度、内地等国内外的能工巧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四方信徒闻讯赶来朝拜巡礼,八方商贾云集在类乌齐寺。自此,逐年演变成为物资交流的集会日,其影响也逐渐地扩展到周边地区,成为藏东重要的商贸活动的节日。从地理位置上说,此地处在交通要道,是东西南北往来的十字路口,北通青海,西达藏北、前后藏、尼泊尔,南抵云南、珞瑜,东到阿坝、甘孜四川。同时又是由内地通往西藏腹地及尼泊尔的草地驿站和拉里(嘉黎)南路驿站的交汇点。
    仲确节这天,又是祭祀甲日(后山)——“德秋颇昌”(胜乐宫殿)神山的特殊日子。据传佛陀在世时,讲《胜乐金刚本续》时曾预言过北方有个叫玛哈巴尔巴达大神山。即为胜乐本尊之宫殿(德秋颇章)。公元1282年,②桑杰翁正式把类乌齐寺的甲日认定为佛所预言的“德秋颇章”大神山,并于马年对神山进行了开光仪式。公元1320年,为了修建祖拉查杰玛大殿,类乌齐连续几天举行招财诵《多闻子》经的活动,从此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成为祭祀“德秋颇章神山”日。类乌齐,意译即为“大山”,乃由该神山而名。
    历史上,前来参加仲确节的除当地群众上,还有昌都各县、拉萨、日喀则、墨脱县的门巴、扎人,波密以及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云南德庆等地的各族商贾、信徒交易的物资主要有国内外的日用产品和土特产品。商品数量多、品种较齐、人员少时有上千人,多时达十万人,成了康区的一大盛事。
    仲确节,因为历史原因,曾遭遇一时的中断,后于1984年得以恢复。仲确节,一度时间以政府主办为主,民间自发为辅,除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赛车、拔河、抱沙袋以及跳卓舞、羌姆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了一份现代气息。2001年由类乌齐县委、县府出面,邀请四方有关领导、嘉宾、记者共300名同一万名干部群众集聚一堂,隆重欢度了仲确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参加集贸人数达4万余人,成交金额400多万元,除传统商品外,还有汽车、摩托车、电视、像机等高档产品,开始进行入仲确节市场,品种愈加丰富,规模越办越大。但出于对民俗节日的原生态保护这一立场,近年,政府又有意让这一节日回归民间,注重从正面加以引导。这一节日,已日趋成为宣传类乌齐,招商引资的一扇明亮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