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5 17:26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喇嘛正在用糌粑撒成@
作品
作品
作品
作品
作品
作品
作品
作品
艺术家和作品
实施中
实施中
什么是@,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这是个无须解释的公众性最强的符号。
@冲破时空限制,是传递,是信息,是效率,是一种生活方式。
@是成千上亿网民每天看到和使用次数最多的一个符号,它几乎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什么是“嘛呢”石,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嘛呢”石是刻有佛教文字图像的石头。
“嘛呢”也是藏族佛教信徒念颂的“哦嘛呢呗咪哄”六字真言中的“嘛呢”两个字。
散布在西藏原野上的嘛呢石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们表达心愿的一种行为方式:对佛的崇仰、传扬佛的精神和对自己杀生的忏悔。这些嘛呢石的历史和藏传佛教的历史相伴随,千年以来装点在西藏的山河间,与日月共存。人们相信这些刻写上自己愿望的石头通过风雨雷电的传送,可以向神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并获得神的佑护。
艺术家翟跃飞在西藏度过的15年,给他的生活和事业留下了很深的西藏印迹。1980年代以来,他就以拓片、拍照、出版、展览的形式对“嘛呢”石表达了特别的热爱之情。而对符号的特殊认识和对现代艺术的特殊敏感,使他在传统文化和信息科技的碰撞中获得了启示般的灵感。他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把嘛呢石和@联系起来了,希望借助@将嘛呢石上刻写的人类的愿望以比风雨雷电更快捷的方式发送给神,从而帮助人们更快捷地得到神的佑护。
具体是用在藏族文化里象征吉祥、圣洁的白色将@大量地、反复地画、撒在“嘛呢”石上。在“嘛呢”石等宗教物上泼洒白色也是藏传佛教信徒的一个传统习俗。
画、撒在“嘛呢”石上的@符号为瞬间行为,一场风雨过后将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点击鼠标,只是为了发送。
艺术家翟跃飞的想象力揭示了宗教和现代科技之间隐秘的联系,把@符号用白色画到嘛呢石上,也足以引起我们现代人的思考。宗教和高科技,什么是人类内心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现代人怎样在内心深处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们之间是矛盾的还是融合的?翟跃飞的灵感在西藏高原的阳光下,留下了思索的影子。
2006年3月26日,翟跃飞专程回到西藏,29日在日喀则开始实施他的“链接”西藏、“发送”嘛呢行为作品。30日在夏鲁、江孜实施了第二次,31日在羊卓雍湖实施了第三次。4月初在拉萨药王山等处也有实施活动。今年的秋冬季节还将在西藏阿里继续进行。
翟跃飞的另一件作品将是和经幡(风马旗)的结合。
摇曳在西藏天空上的经幡(风马旗)所起的作用与“嘛呢”石一样,但更广泛。在经幡上粘贴白纸剪出的@符号,被艺术家称为他的行为作品的经幡版。
此作品由西藏自治区文联学术指导并协助实施。(策化者、实施者:翟跃飞)
作者简介:
翟跃飞简介
1962年生,山西原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同年进藏,至1998年。现在中国民族博物馆工作。
在西藏的15年里,数十次深入各个地区,深受西藏宗教艺术及民间艺术的感染,绘画作品多表现人与神、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契合,人是神,神也是人,完全是自我精神的表达。
主要作品及展览:
2006年 中国西藏当代艺术邀请展 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
2005年 开始策划实施关于西藏的、宗教的行为及装置作品
2004年 雪域彩练画展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巡展
2003年 中法文化年 法国巴黎
2002年 西藏欣赏美术作品联展 北京
1998年至今 创作《经典》《医典》系列
1997年至今 创作《仪式》系列
1996年 加拿大国际水墨大奖赛 多伦多
1994年 首届全国中国画艺术大展 北京、深圳
1994年 死者的书——西藏现代绘画展 日本东京
1992年 92中国油画展 香港
1992年 雪域风情画展 澳门
1989年 中国现代艺术展 北京
1988年 西藏当代绘画展 北京
1986年 西藏五人画展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