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援藏 奉献高原

2014-04-27 15:0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技术援藏 奉献高原

     --记天津市第六批援藏干部李春宁同志先进事迹

  李春宁,男,汉族,生于198010月,20037月参加工作,2009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取得道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11月取得该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20037月至20106月,在天津市北辰区公路管理局工作,曾任施工处工程技术部部长。20107月,带着组织的重托和信任,他加入了天津第六批援藏干部的队伍。现任西藏昌都地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造价管理站副站长(工程师)。由于工作需要,他本人于 201112月本已完成援藏任务,又向组织递交了援藏延期申请,并得到了组织的批准,援藏工作至20136月。

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进藏之前,他通过援藏培训了解到,西藏的政治斗争仍然艰巨,达赖集团的分裂祖国的图谋十分猖獗,昌都又地处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援藏以来,他在政治上经受了考验,在思想上经受了磨练。在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与党中央、区党委和地委保持高度一致。

尽职尽责,踏实干事创业

  初到昌都,在短暂调整之后,就开始了整个昌都地区11个县的下乡出差。走在路上的时候,他真正体会到西藏公路的"颠簸"与"险峻"带来的艰辛。车行在高山峡谷、悬崖峭壁之间,整个行程惊险万状。时见车顶巨石悬空,摇摇欲坠;时而乱石当道,仅容小车从悬崖边凌空飞渡,车轮将路基碎石纷纷震落,跌入数百米深的峡谷急流中,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遇上泥石流或者山体塌方,弃车而行时,高原反应又接踵而至,四五千米海拔上,每走一步都是一种考验。

  公路质监工作,就是要时刻奔走在路上,他曾挪揄自己,"从未走过好路,等到一条路修好了,他们公路人也该撤了"。由于昌都地区公路建设点多线长,为了给更多的项目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技术支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昌都的援藏的三年时间里,出差总是早出晚归,每天行程在400公里,累计行程达15万余公里,共受理162个项目质监申请,并定期质量监督检查,所监督的工程项目质量及安全均未出现重大事故。

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技术留在昌都

  作为援藏技术干部,他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变输血援藏为造血援藏,培养出了3名技术干部,并多次起草编写公路建设项目要求及条例,如《昌地交质监[2011]第03号文》、《昌都地区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状况分析情况通报》等还上报昌都地区行署、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等上级单位,并被纳入《交通运输工作相关文件汇编》,在全区行业内发行,规范了各参建单位及参建人员的市场建设行为,取得了良好成效。

发挥老西藏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为西藏洒热血、献青春

  2011年初,他的岳父突发肝炎住院,天津的家人为了不影响春宁的援藏工作,没有向他透露一点消息,直至岳父康复出院,才向他说起这事。儿行千里母担忧,直至2012年春节回家,他才得知自己父亲一只胳膊也因疼痛四处寻医问药也无果,已拿不起碗筷,母亲亦患上高血压,可他那亲爱的父母却一只瞒着他,无声的支持着他的援藏工作,那一刻,他潸然泪下。

  家人的坚强后盾,使他有了无穷的工作动力。由于政治思想上的立场坚定,工作上的突出表现,他荣获昌都地区交通运输局先进工作者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昌都地区优秀公务员。天津市广播电台亦做过专题采访,第六期援藏会刊也刊登了他的先进事迹,在援藏干部中受到好评,并很幸地被推荐参评"天津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5月,被地区推荐为第六批优秀援藏干部人选。

  在西藏工作期间,他真正把技术留在这里,留给他的第二故乡,努力做到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以老西藏精神为动力,以孔繁森同志为楷模,视西藏为第二故乡,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向天津人民、昌都人民呈交了一份合格、满意的援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