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作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第八批援藏干部,徐步背负着集团十多万员工的期许和情谊,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从繁华的首都北京奔赴偏远的小镇洛隆,任昌都市委副秘书长、洛隆县委副书记之职。
这里,没有舒适的环境、没有熟悉的朋友、没有亲爱的家人,有的只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于是,徐步用激情燃烧着援藏岁月,用责任书写着援藏篇章,用爱心铸就着惠民事业,用一片赤诚丹心写下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在雪域高原上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肩负使命,克服困难,筑梦洛隆
西藏洛隆,对不少生活在祖国内地的人来说,是一片秘境,但对如今的徐步而言,这里已经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其中经历的疼痛、过程的煎熬,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初到洛隆,徐步和许多援藏干部一样,首先面对的是剧烈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心慌气短,吃不下饭,难以入睡……,“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徐步的优点,对于这些,早在进藏之前他就进行了一些了解,并做了相应的准备。通过积极调整行为习惯、服用抗缺氧药物和食品,他逐渐克服了身体的不适。之后,在洛隆县境内的乡间小道上、颠簸山路间、偏远牧区,经常能看到徐步顶着高原骄阳强烈的紫外线,披星戴月、风雨兼程、马不停蹄的身影。
几个月下来,他跑遍全县11个乡(镇)66个村(居),用最短时间熟悉掌握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有了切身体会,援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前所未有地增加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不虚度援藏岁月里的每一天。下乡调研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到群众中去,徐步学藏语、吃糌粑、住帐篷、睡卡垫。这段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的日子,后来却被他认定是一生最难忘的岁月,和洛隆农牧民群众结下的亲密无间的感情,是一生最想珍惜的宝贵财富。走近当地群众,徐步给他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起来大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徐步总是满腔热忱对待群众,只要碰上群众遇到困难,他就会真心实意的帮着解决。在下村调研期间,他还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转,转遍了所有中远援建的项目建设点。这个时期,他基本上每天都是披着夕阳的余晖,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县城宿舍里的,他随身带着的工作笔记里的内容也空前增加:不同日期下,记录下了各种地名和密密麻麻的数字,划了又写,写了又划的工作思路。基于这样广泛细致的调研,他精心规划出了19个援藏项目,编制了《“十三五”经济援藏规划》。不断的奔波、不停地思考,两年下来,徐步的体重减下来了,头痛、发烧对他而言也已经习以为常,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仍然奔走在高原上,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践行“援藏精神”和“老西藏精神”,全力推进援藏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投资,狠抓项目,促进发展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为落实任务。徐步对援建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后,继续推进第七批援藏工作组未完成的部分,开始实施第八批新建援藏项目。
从2014年至2015年间,他和援藏的队友们在当地政府的全力配合下,共落实了总投资2400万元的11个援藏项目。其中,投资800万元援建的洛隆农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终结了当地农畜土特产品混乱交易混乱的状况,为合理开发农畜土特产品资源,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建立了良好平台。另外,投资900万元援建的3个新农村示范点,建筑面积达到了2万多平米,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有投资1450万元新建的洛隆第二小学(一、二期工程),极大提升了洛隆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争取了130余万元,用来捐助贫困学生、民办老师近1000人,有效鼓舞了农牧区民办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为农牧区困难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保障,坚定了当地农牧民送子女继续考学和升学的信心。当然,还有划拨60余万元,组织近50名干部群众代表先后赴上海、江苏、云南等地学习内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全面增强了基层组织为人民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一项项援藏项目在洛隆相继落地开花,发挥出了促进洛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使洛隆各族干部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也使洛隆各族人民记住了每个援藏项目中凝结的来自中远集团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援助,更记住了徐步等无私奉献的援藏干部为项目建设付出的无私心血和辛勤汗水!
看到自己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中远与洛隆之间架起了一道友谊的桥梁,将祖国内地和洛隆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徐步非常欣慰:“援藏是党和人民赋予中远人的使命,是中远人的责任,我们只争朝夕,为的是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的是洛隆各族人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