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芒康县千年古盐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调研小记:澜沧江边的相遇

2023-08-19 09:3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芒康古盐田考察团调研加达盐田。 通讯员 刘哲含 摄

8月11日,传承千年之久的芒康古盐田,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考察团队——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姜波率领的,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共同组成的“芒康古盐田考察团”。考察团一路跋涉,循着“茶马古道”遗迹,来到澜沧江边的一处珍贵遗产——芒康古盐田遗址。

考察团从高悬于澜沧江面95米的加达盐田拾级而下,穿干栏、越田埂,深入层高仅1.5米的下层盐田,来到矗立在江畔的古盐井。芒康县旅游局陪同工作人员介绍说:“早在唐朝时期,在芒康盐井这个地方就有了晒盐制盐的历史!”

多年来,昌都市持续推进古盐田文物保护工作。2008年,盐井村制盐工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芒康古盐田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芒康古盐田成功入选。

来到盐井下层,考察团仔细观看卤水沉淀池。“由于土壤原因,东岸产盐比西岸量大,盐井盐田是支柱式木棚结构,以木柱为支撑,上部搭建方形或长方形的木结构顶棚,顶棚上用草本植物和黏土铺筑小块盐田,再倒入从澜沧江卤水井背上来的卤水,晾晒、风干约一周的时间,便形成了红、白相间的结晶盐。”随行人员向考察团介绍了盐田制盐工艺。

从江畔古盐田出发,考察团一行还对盐井村古民居和民俗博物馆进行了调研。当地的盐业生产方法古朴、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上溯至唐代。在记述格萨尔王故事的《姜岭之战》中就有记载。时至今日,制盐工艺依然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于盐井村采盐、制盐的工艺,刘赞延的《盐井志》(民国版)中有如下记载:“盐井盐田系澜沧江两岸下有底泉,以石砌坎,就山坡架木为畦,上铺寸厚之黄土,以人汲水倾于畦内,见风成盐。”

在结束古盐田考察之后,考察团一行出席了由昌都市文化局、旅发局等相关部门组织的芒康盐田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会议,并就芒康古盐田的保护状况、遗产价值和申遗策略等进行了专门讨论。

在为期4天的调研里,考察团通过田野调查、实地探访、文献收集和交流座谈,对芒康古盐田有了初步认识。“芒康古盐田的盛名我们早有耳闻,但到实地之后,还是被古盐田的规模和景观所震撼!这是一个活态的遗产、一处见证了古人生存智慧的杰作!”姜波教授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全球世界遗产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特别提及芒康古盐田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有四大优势:一是自然与文化融合;二是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三是与茶马古道的结合;四是原生态文明的见证。他认为,芒康县千年古盐田申遗可以补足中国世界遗产大家庭在工业遗产、科技文明和人地关系方面的短板。

“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一定要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要设立遗产区和缓冲区,确定不同区划的保护原则,遗产区要实施严格的文物保护,缓冲区则要强化风貌与景观控制;遗产区的保护要规划先行,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定原则、定调子、定规则。”姜波说。(通讯员 刘哲含 蒋锐 记者 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