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搬出“窘境” 迁进“幸福” —丁青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闻

2018-05-14 10:15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美丽的村庄、干净的院落、修到家门口的公路。”这是昌都市丁青县觉恩乡觉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村民们对新环境的由衷赞美。记者驱车入村,宽阔平坦的水泥村道畅通无阻,房屋周边种植了杨树和云杉树,太阳能路灯整齐划一的伫立在街道两旁,57套新房屋顶上错落有致地插着五星红旗,村旁的河水潺潺地流淌着,和谐自然。

记者来到其中一户房屋面积105.89㎡的人家,这是安置点9种户型中最小的,房屋是两层格局,上下各四间小屋,下面有三间是门面,其收入作为村集体收益,生活区在二楼。从负责人那了解到,觉恩村易地扶贫搬迁房有57套,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334人。

穿过院子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水泥地,我们被主人邀请到二楼参观,爬上坚固的楼梯,来到了铺着木地板的客厅,客厅里杂而不乱,墙上挂着领导人的相片,家里家具齐全、设施完善,在闲暇之余还可以通过观看电视了解外面的变化。这是卓嘎的家,因为身患疾病,家里主要靠妻子贡秋打点,家里有三个劳动力,再加上政府给予的生态津贴,现在贡秋一家已经脱贫了,生活美满幸福。

谈到搬迁之前的生活条件,贡秋依然记忆犹新:用土建成的房子,一下雨,房顶就开始漏水;冬天冷只能烧木块取暖,经常被烟熏到;出门提水,要走到山脚下的河边……长期以来,生活条件差、出行不便、苦于用电等现状,成了困扰贡秋的最大难题,生活条件跟不上,再怎么想脱贫都是徒劳。

“之前没搬过来的时候,我们村的土路又窄又陡,一下雨更不好走,经常有人摔倒受伤。孩子上学要走好长一段路,上学难、看病难,到乡里添置生活物品也难。”对搬迁的经历,贡秋记忆犹新,她说:“我们的祖辈都生活在那穷乡僻壤里,没想到我能遇上好时光,可以搬出来,搬进条件这么好的房子,这在之前我想都不敢想。”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事,短短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惠民政策的扶持下,贡秋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生活的很幸福,孩子们也不用长途跋涉去上课了,家门口就是学校。”贡秋高兴地和我们说道。原来,贡秋所在的觉恩村就有一所乡小学,她的两个儿子吾金罗布和次成群培都在那里上学。两个小孩看到外人有点害羞,腼腆地笑着,但又活泼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好”“老师教书很认真”“教室宽敞明亮”“还有塑胶操场,我们玩游戏再也不会弄脏衣服了”,两个人争先恐后地说着,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的成功落实。

不仅如此,为了帮全村群众及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切实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丁青县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觉恩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的57户建档立卡户已全部搬迁,安置点内水、电、路已通,通讯、网络、教育、卫生室、科技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文化、社会保障也已配套。

为解决搬迁群众增收问题,当地政府在觉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了产业配套,分别是红土豆种植基地和小蓝青稞种植加工基地。红土豆种植基地建设规模2000亩,预计可使易地搬迁33户实现脱贫,人均增收2000元。小蓝青稞种植点通过与觉恩乡、沙贡乡签订种植基地,分别为8000余亩、2000余亩,该产业项目可实施覆盖整个安置点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人均年产业增收5000元以上。

说起易地搬迁给贫困户带来的好处,贡秋深有感触,“现在家就在317国道边上,买生活物品不用走很久,小超市就开在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家里面,学校建在了村里头,生态津贴保障着生活,以后,我们一家人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幸福的。”正如贡秋所说,虽然地理位置还是在农村,但安置点的生活条件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我们相信,觉恩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57户困难群众,在不久的将来,定会通过自己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