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有古盐田,更有别样民俗 ——芒康县加达村“假结婚”节走笔

2017-03-05 13:1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有古盐田,更有别样民俗
——芒康县加达村“假结婚”节走笔

本报记者   郝鹏举

    春节期间,吃吃喝喝,打牌唠嗑,是否渐觉乏味无趣?那让我们走进盐井纳西民族乡,在古盐田边感受加达村人别样的集体狂欢——“假结婚”节。
    正月初九一大早,由村民精挑细选的“新郎”骑着高头大马,等待吉时到来。只见“新郎”队伍里一个个彪悍的康巴汉子,头戴真丝红顶帽,身穿赭红浅白相间的藏袍,脚蹬饰有鲜艳图案的藏靴,腰配雕刻精美的藏刀,一路浩浩荡荡,队伍好不壮观。
    吉时一到,迎亲队伍带上彩礼启程了。走到村口时,“新娘”家的亲朋好友点燃鞭炮、唱起歌跳起舞,把迎亲队伍给拦了下来,并向“新郎”打闷逗趣、索取“彩礼”,待拿到礼包后才四散而去。
    在即将抵达公房的时候,突然有横冲直撞的牦牛加入,扰乱了队伍的前进步伐,人群的视线马上由迎亲队伍转向这些赶牦牛的“妖怪”。只见这四个“妖怪”戴着很夸张的面具,做出种种夸张的动作,引得村民阵阵大笑。
    这些“妖怪”被称为“阿拉卡吉”,是结婚仪式中的重要角色。相传“阿拉卡吉”这样做是为了取悦神灵,让神灵保佑这个村子风调雨顺,同时理清一些流言和矛盾。
    经过一番“闹剧”后,“新郎”队伍终于来到了公房。婚礼坐席摆在正中央,最前方是祈福法师的宝座,公房四周和屋顶挤满了人。“新郎”和“新娘”分坐在两侧。
    席间“新郎”戏谑“新娘”,抱怨她不够貌美如花;“新娘”则极力反驳,证明自己是个持家能手。“新郎”和“新娘”你一言我一语,引得来宾一次又一次大笑。此时,“阿拉卡吉”再次登场,他们一边表演,一边不停地逗着“新郎”与“新娘”,诙谐的对话和滑稽的动作将仪式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一阵欢笑过后,坐在最上方的招福经师则会宣布婚礼致辞。这个招福经师一般都是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学识颇为渊博。他每致辞一段,则会迎来村民的附和。待招福经师祝辞完毕,村民便纷纷上前为“新人”献上洁白的哈达,送上礼金。
    迎“新娘”、放鞭炮、“闹洞房”、“小丑闹婚”、招福经师致“祝婚词”、给礼金……独具特色的婚礼、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整个加达村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据当地老人们讲,加达村“假结婚”风俗由来已久。在这里,“假结婚”被称作“巴玛巴典”,是一场欢快的祭祀活动。相传是为了取悦山神,保佑全年风调雨顺,也象征加达村从富庶的异地他乡迎进聪明、能干、正直的女婿,以示新一年里村子兴旺发达。
    如今,“假结婚”风俗慢慢演变,发展成了当地特有的节日。为进一步传承发展好“假结婚”民俗文化,提升“假结婚”节的知名度,芒康县旅游局还邀请了途经214国道的游客,让大家品尝当地特色饮食“加加面”,体验“假结婚”民俗文化。
    游客李俊平说:“‘假结婚’节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春节在这感受别样民俗,还真有意思!”
    “加达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盐田,‘假结婚’节又独具民族特色,我们想进一步扩大‘假结婚’节的知名度,将它们打造成芒康的旅游品牌,让更多人参与其中,领略当地别具魅力的民俗,同时也让这里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芒康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尼玛次仁介绍说。
    尼玛次仁还介绍,下一步,芒康县旅游局将在保留传统“假结婚”节的同时,在旅游旺季增加“假结婚”表演,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