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认识昌都>简介>

昌都 水产资源——河流

2014-04-08 14:19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水产资源

昌都地区水系属外流水系,主要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是我国及亚洲东南部主要河流的上游集结区之一,河流众多,水网发育。大小河流分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怒江为萨尔温江的上游,该流域属印度洋水系。澜沧江、金沙江两条大河属太平洋水系,其中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最终注入东海;澜沧江为东南亚著名河流——湄公河的上游,流经横断山脉地区,最后注入南海。此外,位于昌都地区西南部的然乌湖是帕隆藏布江的源头,属雅鲁藏布江水系,它最终流入印度洋。
  昌都地区的水系格局受到地质构造和外营力因素的控制,但在各河的不同河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源自青藏高原腹地,它们进入昌都地区逐渐转变近南北走向,这3条亚洲南部最大的河流汇聚本区,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奇观,其最窄处,由怒江经澜沧江至金沙江的直线距离公68km,其具体位置在盐井南南西藏与云南交界的北纬28°25°25.6’处。由此向南金沙江率先转向东南,并向东奔去。因此,真正的“三江并流”奇观是在昌都地区完成的,是昌都地区所特有的。
  由于本地区受青藏高原第四纪以来强烈隆起的影响,上述三条大江及其支流的下游河段强烈切割,在地貌上形成了相对起伏达1000-2000m以上的深切大峡谷,“三江并流、平行岭谷”成为昌都地区特有的地貌景观。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河流与水文特点不仅对本区,而且对整个青藏高原和东亚都有重要的意义。
  怒江
         发源于那曲境内的唐古拉山脉吉热格帕峰南麓,是西藏第二条大河。它在索县荣布区热曲河口以下2km处流入昌都地区,流经边坝、洛隆、八宿和左贡等县,在左贡县碧土西13km(北纬28°52’)进入察隅县,然后入去南,出国境到缅甸,称萨尔温江。怒江在昌都地区河长660km,江面海拔自3652m至此080,落差1572m,流域面积4.8万km2,年平均流量为758.2m3/s,年径流量239.1亿m3(嘉玉桥站)。怒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洛隆县俄西区东约5km附近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以峡谷为主的窄峡相间河谷段,下段为深切峡谷段。
  俄西及其以上河段,河长216km,江面海拔3652-3305m。本河段以峡谷为主,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河宽一般为50-70m,河流切入基岩,切割深度在1000m以上。河谷谷坡一般为25-40°。局部河段谷地稍宽,两侧有台地发育,其中最长的为河路乡-俄西区窄谷(江面海拔3340-3305m),河长34km左右。河谷相对较宽缓,最宽处可达1km左右,但河床仍为单一河道。
  俄西区以下河段,为深切峡谷,直至流出昌都地区。该段河长44km,海拔高度3305-2080m。该段河流切割深度多达1500-2500m,甚至更大。岭谷起伏极大,河谷谷坡陡峻,一般在30°左右,有些河段谷中谷现象明显,河谷上部为较缓的“V”形谷,下部呈陡峻的嶂谷形态。谷坡不稳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河流深切基岩,河床中多争流、险滩,绝大部分地段河床即为谷底。在一些较小支沟汇入处偶见滑坡泥石流扇台地发育,如左贡东坝和洛隆嘉玉桥附近是本峡谷段相对较宽的谷地,在嘉玉桥发育三级基座阶地,相对高度分别为15-25m、50m和80m,其上约500-700m发育有谷肩。在本段峡谷,不仅横穿谷地困难,而且沿谷地顺行也因沿江陡崖耸立而难于通过,为“三江”大峡谷中最为险峻的一条,许多地段至今尚无人类足迹。
  澜沧江
  澜沧江纵贯昌都地区中部。在昌都以上,分为两支。一支称扎曲,另一支称昂曲。其中扎曲较长,为澜沧江的正源,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境内。昂曲为其支流,他们在昌都镇汇合后称澜沧江。澜沧江自青海杂多县进入卡若区,流经察雅、左贡和芒康等县,在盐井南面进入云南,然后出国境,称湄公河。澜沧江在昌都境内长约490km,江面海拔3500-2160m,落差1340m,流域面积3.8万km2,年平均流量为472.5m2/s,年径流量149.3亿m3(昌都间)。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察雅县卡贡附近的色曲汇口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峡谷为主的宽窄相间河谷段,下段为深切峡谷段。
  色曲汇口以下深切河段,河长267km,海拔高度3050-2160m(最低点位于芒康与德钦交界的雄弄九汇口)。该段河流切割深度为1000-2000m,其中南部可达2500m左右。河流深切基岩,由于基岩岩性差异,相对紧硬的高倾角岩层在河床中形成纵向和横向岩墙,从而形成急流险滩。峡谷坡陡峻,一般在30°左右,有些河段谷中谷现象明显,河谷上部为较缓的“V”形谷,下部呈陡峻的嶂谷形态。谷坡不稳定,常见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河床中多急流、险滩,绝大部分地段河床即为谷底。在支沟汇入处常形成滑坡泥石流扇台地发育,形成峡谷中局部阶地。如盐井所在地即是最大的台地,最宽达2km左右,台地前缘高出河面约300m。
金沙江
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
昌都地区文化生活

昌都地区文化生活

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km,江面海拔自3340m至2296m,落差1044m,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957.3立方米/s,年径流量301.9亿立方米(巴塘站)。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3段。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上段:峡宽相间河谷段,自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德格白曲河口长207km,江面海拔3340-2980m,落差360m,平均坡降为1.74%。本段河谷对割深度为1000-1500m,河谷谷坡一般在30°左右。河谷形态受地质构造与谷坡岩性影响,呈峡谷与窄谷(宽谷)相间分布。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河宽一般90m左右,河流切入基岩。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m左右,支沟口有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其中最大的谷地在本段河谷的北端邓柯宽谷,该段河长40km左右,江面海拔3300m左右,河谷开阔而平直,呈北西西走向,是受构造控制的河谷。谷底宽达2-3km,此段江面多分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两侧支沟洪积扇发育,促使河道迂迥曲折,河流梯级呈不对称分布,该段谷地是昌都地区各大河流地中最宽大的谷地。在其它河谷段,河床仍为单一河道为主,江心滩十分少见。
中段:深切峡谷段,自德格白曲河口至巴塘玛曲河口,河长为291km,江面海拔高度在2980-2482m间,落差498m,平均坡降为1.71%。本段河谷相对切割深度在1500-2000m间,河谷谷坡一般在30°以上。河段谷中谷现象明显,河谷上部谷坡较缓,下部陡峻,河谷上有另星的谷肩平台分布。谷坡不稳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河流深切基岩,河床中多急流、险滩,绝大部分地段河床即为谷底。在一些较小支沟汇入处偶见滑坡泥石流扇台地发育,局部稍宽谷地里偶见阶地分布,如江达钢托附近有两级阶地,分别高出江面25m和65m。本段河谷是昌都境内金沙江最狭窄的一段河谷。
下段:峡谷间窄谷段,本段河谷自巴塘玛曲河口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江汇口,长87km,江面海拔2482-2296m,落差186m,平均坡降为2.14%。本段河谷相对切割深度在2000m左右,河谷谷坡一般为30°左右。峡谷段江面宽在100m左右,河床单一,河流切入基岩,阶地不发育。本河段所夹的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m左右,河床较宽,有狭窄的阶地和支沟口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如巴塘竹巴笼金沙江大桥附近江面宽约200多米,其下游可见河漫滩和江心洲发育。
昌都地区的地表径流受区域气候条件、地貌与植被、土壤垂直地带分布特征的影响,年径流地区分布趋势为自西向东减少,山地大于河谷,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其特点与年降水理地区分布趋势相一致。本区大多数河流补给主要是雨水和地下水,冰雪融水补给仅在本地区的西、南边缘地区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源头。本地区河流水量较丰富,据水文间观测结果推算:昌都地区的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2530.2m3/s,年径流量797.2亿m3。季节分配的地区径汉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水年平均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最小为1.17,最大为2.24,平均为1.46。最小水年平均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全区平均为0 .7左右。地区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与河流的径流补给关系最为密切。在本区各类径流补给中,由于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占一定比重,因而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又由于年内降水集中,使得以雨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其径流年际变化很不均匀。昌都地区河水矿化度在100-500mg/L之间,约大多数河水属中—低矿化度、重碳酸盐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