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3:5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从昌都镇驱车前往通夏村,只需十几分钟的车程。进入通夏村的地界,干净畅通的街道,沿路舒适精美的藏式小楼便一一映入眼帘,刻有“平安村”、“沼气示范村”、“新农村新家庭大香格里拉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拓展点”的路牌也分外引人注目。篮球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两委”大院一路排开,宽敞、干净的场所是村民们娱乐、学习的好去处。
通夏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发展成如今富裕、幸福的新农村,是在村“两委”和妇代会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要想致富,一定要解放思想。通夏村妇代会主任梅朵告诉记者,“我们号召全村妇女都参与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使她们懂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当前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还组织妇女学习两门以上的农村实用技术,拓宽了增收渠道。”通夏村妇代会以“巾帼示范村”创建为切入点,举办科技培训班提高妇女致富技能,“一帮一”增收致富,2008年培训妇女400余人次,2009年上半年培训妇女180余人次,输出务工人员80余人次。
依靠党的富民政策,通夏村充分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发展运输业、开办采石场、承包工程、兴办农家乐等项目做得有声有色,该村妇女更是积极参与到各项工程中,增收致富。2004年通夏村正式挂牌成立了农牧民施工队,从业人员188人,创建至今,施工队累计收入达1666.4万元,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去年4月份,通夏村荣获了“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今年年初又获得了“巾帼示范村”这一光荣称号。
妇女们在农家书屋“充电”
通夏村的文化活动室2010年建成,活动室位于该村糌粑加工厂的上层,旁边是宽阔的篮球场。房内宽敞明亮,独具藏式风格,最多可容纳400余人。(上接一版)活动室一功多用,不仅用于组织村民学习各种知识,在节假日组织群众演出、跳锅庄,还可以免费地为群众提供结婚场地。负责管理文化活动室、村“两委”大院的妇代会委员罗松告诉记者,“逢年过节,村里自发组织的演出就会在‘两委’大院内举办,闲暇时间还会组织村民举办篮球比赛,农家书屋建成后,更是吸引了很多村民,尤其是妇女群众前来阅读学习。”
在通夏村“两委”大院内,数个荣誉牌熠熠闪光,彰显着村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创造的光辉印迹。“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巾帼示范村”这两个新的荣誉更是体现出该村妇女为通夏村的发展顶起了半边天。
2006年,通夏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2007年,创建了城关镇第一个村级幼儿园。卫生室、幼儿园建成后,妇代会主任梅朵和副主任扎西为此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在夏季农忙、务工的好时节,就会有18个孩子被送到这里,梅朵、扎西负责照顾他们,教孩子们学习。同时,她们还负责卫生室的工作,扎西曾在日通藏医院学习过两年,可以帮助村民们诊治常见的疾病。
“正是由于在务工时节,村里的劳动力包括妇女都外出务工,孩子们的照顾成了一大问题,所以我们开办了幼儿园,免费照看这些孩子,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卫生室更是如此,群众有小病小痛就不用跑很远到县医院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药。而且打针、输液、拿药也不用付现钱,而是先登记到农牧民家庭账户中,到结算时再看哪些是需要自付的,哪些是国家补贴的。”梅朵介绍说。
虽做了这么多工作,她俩的收入却并不高,村“两委”每月只付给她们每人500元的报酬。当记者问起为什么不参与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每天能收入100元)而愿意留守村里时,她们俩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这是我们的职责,这些工作干好了,大家就都能过得好,我们也心满意足了。”简单的话语、羞怯的表情,却掩盖不住她们为通夏村发展努力的决心。
通夏村这一支新农村建设的巾帼队伍日渐活跃,她们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通夏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展现出了巾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