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3:5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青春美如格桑花——记卡若区俄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蓉
格桑花朴实无华,却代表着坚强,总能在条件艰苦的高原绽放生命的激情。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朵“格桑花”,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格桑花一样的美丽青春书写着与众不同的人生,她就是卡若区俄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蓉。
致富路上带头人
1982年出生,二十几岁就当上了镇长,的确让人羡慕。当绝大多数同龄女孩正在享受人生美妙的青春时光时,王蓉却已经锻炼成了一个干练的女镇长。“职务就是党和人民赋予我的责任,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让全镇老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作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蓉把一个镇的发展稳定和为全镇人民谋幸福的重担压在了自己肩上。
担任镇长后,下乡调研、入户走访群众对王蓉来说是家常便饭。通过深入的调研,依托俄洛镇地处317和214国道、毗邻昌都、气候温和、地势平坦等优势,立足项目建设、城镇建设、财源建设、基地建设、制度建设等“五大建设”,她与镇党委一班人提出了“打基础、强堡垒,尽职责、做模范,聚合力、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委建基地、党员带头创业的“一建一创”为载体,通过发展蔬菜大棚、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创办砂石厂、成立农牧民运输队、组织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不断发展壮大了乡村集体经济,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2010年,俄洛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993.6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704.3元,仅农牧民运输队就实现增收700余万元。
称职的党委副书记
根据镇党委分工,作为镇党委副书记,王蓉不但主抓政府的全面工作,还积极协助镇党委书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近年来,王蓉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完善了全镇321名农牧民党员档案,以“三个培养”为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镇共把12名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把9名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进一步充实了村“两委”班子的后备力量,并指定专人进行传、帮、带,确保村“两委”班子后继有人。
在她的倡导下,镇党委、政府采取开办党务政务公开栏、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镇领导带头建立服务监督卡,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评议。按照“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的原则,为72名无职党员设立了文明新风岗、卫生管理岗、政策法律宣传岗、科技推广普及岗、计生综治监督岗、扶贫帮困服务岗等岗位,让党员找到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根据干部职工分片包村情况,她组织研究制定了乡镇干部包片包村和村干部包户制度、机关干部“五星”评比制度、村级组织“八星”考核办法,每年年底与年终考核同时进行,择优评选。对达到星级标准的村级组织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达标的进行集中整顿,限期整改,有力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为帮助年轻干部成长,王蓉还有意识地让他们多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通过早压担子、多压担子、压重担子,2007年,镇党委将新分配的5名年轻干部安排至片区工作。通过几年来的锻炼,5名年轻干部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增强了群众观念和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群众的贴心人
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王蓉的身影。2006年8月,小沙贡村村民达娃泽仁的两个女儿分别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当得知两个孩子因不能办理助学贷款而面临辍学的情况时,刚刚做完阑尾手术的王蓉,立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县民政局,帮助她们办理了助学贷款和特困手续,并协调辖区内各支教单位和驻地部队,为姐妹俩解决了5000元的路费和生活费,帮助她们申请到了西部助学金和明德奖学金。
2008年,在王蓉的提议下,镇党委组织实施了党员结对帮扶“1242”工程,即1名镇机关党员帮扶2名特困群众,4名农牧民党员帮扶2名困难群众,并将帮扶党员干部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印成结对帮扶联系卡片,发放给被帮扶群众,让群众有事能“找得到、叫得应”,做到了“民情联系无遗漏、村务管理无盲点、为民服务无缝隙”。2010年,镇机关党员结成帮扶对子26对,农牧民党员结成帮扶对子55对,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5万余元,共向群众承诺事项1995件,兑现1575件。
一直以来,王蓉始终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在一方热土上,使俄洛镇发展成为昌都地区有名的经济强镇,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和地区文明创建先进乡镇。2009年,王蓉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0年,被自治区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7月1日,王蓉荣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涂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