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3:42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扎巴旦增,类乌齐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农牧民青年,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他立足实际、富有梦想,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凭着过硬的技术敢为人先;他传承文化、勇于创新,励志要将藏民族手工艺发扬光大;他敢于求索、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他敢于挑战、勇于担当,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年致富带头人。梦想,如何实现?藏民族手工艺品加工营销青年致富带头人扎巴旦增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精彩的答案。
祖传的手艺,不能丢
扎巴旦增,男,藏族,1984年出生在一个藏民族手工艺世家。从小时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父亲就手把手教授扎巴旦增学习藏文,11岁后,他正式开始学习家传藏民族手工艺,聪明的小扎巴在父亲严格教导下,刻苦地学习唐卡绘画、泥塑雕刻等技艺,4年的时间,他就学会了所有家传技艺。而这时,扎巴旦增却有了自己更大的梦想,梦想着有一天将祖传的藏民族手工艺发扬光大,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看到美轮美奂的藏民族手工艺品。怀揣着美好的梦想,15岁的他在征求父母同意后,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求学之路,年少的他先后在卡若区、青海省等地拜师求学,只要是有名气的老师,他都要去拜访,走走、看看、问问、学学,直到19岁,扎巴旦增结束了外出求学的旅程。
放飞的梦想,要坚持
家人都以为孩子既然回家了就不会再远行,但扎巴旦增却再次向家人提出要外出务工的想法,期望一家人长期团聚的父母认为,只要有谋生的技能就足够了,所以坚决不同意儿子再次外出。扎巴旦增告诉父母:“男儿志在四方”,他渴望到更广阔的天空去翱翔。就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终于说服了父母,与4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更远的地方闯荡。
那年刚满20岁的他,相继辗转成都、拉萨等地,看见了外面更广阔的天空,但随之而来的,是他原本自信的手工艺技术信心瞬间崩塌,外面的世界如同能照出人缺点的镜子,自己做出得手工艺品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差一大截,这使他深深认识到自己从前的盲目自大。于是,扎巴旦增白天干活,晚上学习,不光模仿操作,还一遍遍地尝试独立创新,不光掌握其形,还重新开始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了解现代科技工艺技术,紧跟时代步伐。这期间,他前后共学会7项藏民族手工艺技术,4种唐卡绘画技法,创新手工艺技术做法,在全西藏渐渐有了名气。
价值的实现,勇搏击
技术的逐步成熟提升使扎巴旦增身边开始聚集学徒,以前打零工单做的生活开始转变,逐步壮大成为一支拥有20多人的队伍,开始承包大型的寺庙翻新、房屋装饰、唐卡制作等工程,收入也愈加丰厚。为实现心中梦想,7年后,他省吃俭用攒下50万元钱,返回了自己的家乡。2011年12月,扎巴旦增投入50万元建立起“雪域工艺中心”,承包室内藏式装潢、绘画唐卡、制作泥塑,因为信誉良好、技术高超、服务优质,仅仅2年时间,“雪域工艺中心”就拥有了200万元的固定资产,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并在卡若区、洛隆县开办分店,获得了丰厚利润,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摸爬滚打中,扎巴旦增一步步蜕变青涩走向成熟。看到以往贫困落后的家乡如今旧貌换新颜,听到邻里乡亲三五成群地谈论党的好政策,让他们住上了新房,孩子上学吃穿也不愁了,他深深体会到共产党给农牧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想像那些党员为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作出贡献,加入党组织成了扎巴旦增向往的事情,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2012年,扎巴旦增通过了组织考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党员的责任,有担当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算是真富,更是我作为一名新时期青年党员应尽的责任”。2013年,扎巴旦增积极响应类乌齐县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号召,成立“类乌齐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雪域工艺中心创业见习基地”,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热青工程在县城给“雪域工艺中心”提供了7间门面,减免了房租,支持他开办培训班,为周边青年教授藏民族手工艺技术。现在的“见习基地”已招收青年学徒30余人,其中还有1名从陕西咸阳慕名而来的汉族学员。在边学边做中,由于工种和工作量的不同,学徒们实现了5000元—70000元不等的年收入。现在,每当提起扎巴旦增的名字,认识他的农牧民群众都会啧啧称赞,作为青年群众中一面旗帜,他成为了当地青年致富的学习榜样。当问他:“你这样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成绩,是不是很自豪?”他却淡淡地说:“能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既能将祖传的手艺传承下去,又能带动更多的青年共同富裕……”。
在严峻就业形势的当下,当鼓励创业成为一种流行,创业成功的青年为就业者提供了可参照的励志范本——然而,对于广大就业青年来说,真正应该汲取的不是青年创业者的成功秘诀和创富成果,而是在此过程中他们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是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和现实梦想的勇气与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