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认识昌都>行政>

察雅县

2022-12-05 15:59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地理位置:察雅县地处东经97°02′—98°05′,北纬30°01′—31°01′。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地区中南部,东接贡觉县,南芒康、左贡县,西隔怒江与八宿县相望,北与卡若区毗邻。县驻地距昌都镇96公里,距拉萨市1200公里。县域东西最大距离18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26公里。察雅县总面积8260平方公里(0.826万平方公里)。

政区沿革:察雅在藏语里是“岩窝”的意思。清代史料中写作“乍丫”或“扎雅”相传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克贡村附近山头的悬岩下修行,后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察雅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唐朝时属于吐蕃王朝的统治范围,元朝时为亦思马尔甘万户府的辖地,明朝初年隶属于磨儿勘招讨司,清朝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皇帝册封麻滚寺第四世活佛罗桑郎吉为那门汉。并赐“讲习黄法那门汉之印”,敕封察雅全部土地为其采邑,百姓为其属民。清末,赵尔丰在川边施行改土归流,察雅亦在改流之列,并于1911年在察雅设理事官,1912年川督尹昌衡在察雅正式设县,1915年后察雅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改称察雅宗,设立“拉让”府,1951年1月察雅宗解放委员会成立,1959年10月察雅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昌都地区管辖。

地形地貌:察雅地处横断山脉北部,澜沧江中游东岸,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河谷最低处海拔2900米,全县平均海拔3500米。地势东、北、南部略高,西部偏低,中部系河谷地带。境内主要山峰有冬绰峰,海拔5524米,为县内最高峰。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1℃,1月份平均气温-1℃,7月份平均气温19℃。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时间,河谷地带在200—250天之间,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在300—330天之间。平均无霜期180天。平均年降水量为350毫米,大部份集中在7—9月。

水文:澜沧江纵贯西部山谷,境内流长约90公里;麦曲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全长约138公里,发源于县境东南部的昂地山,在竹卡村汇入澜沧江。总河长1428公里,年径量流量21.9亿立方米。

旅游:主要旅游景点有:
向康大殿:位于香堆寺。因殿内有被尊称为“天生”弥勒佛的菩萨石像而闻名于藏区。关于这座古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史》记载:说七觉士之一的巴阁·贝罗杂那曾经至康区俄额地方弥勒佛殿讲经,据此推算,大殿早在赤松德赞时代就已存在;二是当地人的说法,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在俄额埋下一个伏藏,若干年后长成了一尊石佛,被农民犁地时发现,农民们想把石佛像搬个地方,可是刚搬离地,天空中就响起惊雷,吓的大家不敢再搬动它。当八思巴路过时,认定那就是弥勒佛,并把自己的袈裟披在这尊石佛上,当地群众就在此地修建了向康寺以后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昌都向巴林寺的创建者向生·西绕松布以及四、五、七、十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等高僧都曾去寺内朝拜。清朝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钦赐“闇黎净地”匾额一方,悬挂于大殿正门,门两侧立有两块刻有汉文的石碑。

遍知佛殿:又译作“大日如来殿”,位于旺布乡仁达村。殿内有一组摩崖石刻像,居中的是大日如来佛,左右有8个随行弟子和2个飞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时期的古藏文文字和近80个汉字。藏文涉及到吐蕃和政治、宗教、文化、藏汉文字交流等内容。据专家考证,摩崖石刻属赤德松赞时代,年代早于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

隆龙石雕群:位于王卡乡隆龙沟的1座殿堂里。石雕群高约1米左右,其中主供佛为十一面观世音,其余有释迦牟尼、大日如来、文成公主、唐东杰布等。传说有上千年的历史,石雕群巧妙地利用了石头的自然原形,略加雕刻而成,其手法之精巧,风格之独特,为康区石刻少有。

角克寺:是西藏最大的尼姑寺,位于旺布乡角克村。由益西扎于1894年前后修建,属格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