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5 15:09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卡若区地处西藏东部,澜沧江上游。
昌都藏语为“双河口”。早在汉、魏时期称“康”。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后,昌都归附吐蕃,12世纪初,为嘎吗噶举系统辖。13世纪50年代,昌都地区的上层代表人物与元朝建立了直接联系,为吐蕃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辖区。明朝帕木竹巴地方政权时期为乌斯藏所辖。清朝时期称为“察木多”,清末改土归流时置昌都府,设卡若区。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1959年建县。闻名遐迩的藏东重镇--昌都镇,是昌都地区行署、卡若区府所在地。
经济以农业为主,牧业也占有相当比重。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油菜、元根、白菜、萝卜、土豆等。主要饲养牦牛、黄牛、山羊、绵羊、马、骡、猪等。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量4032万立方米,树种以云杉、柏木为主。
县内地、县属工业企业有电厂、水泥厂、印刷厂、皮革厂、机械厂等。乡镇企业有地毯厂、预制厂、金银铁器加工厂等。还有一批民族手工艺户。
县内有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全长130公里。主要公路有黑昌公路,交通便利.
名土特产主要有麝香、虫草、贝母、知母、鱼及高原畜产品。
·强巴林寺,坐落在昌都镇的第四阶台地上,属黄教。是康区最大的寺庙之一。
·嘎吗寺,位于昌都镇北面130公里的白西山麓。历史悠久,建筑别具特色,是嘎吗噶举教派的早期所建名寺。
·古普溶洞,位于穷卡乡境内海拔5400米的山顶部,洞深曲折,绵延近10公里。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外有五颜六色的彩石。
·唐代柏树林,在血碧拉山海拔200-4500米处生长这大量古老的柏树,树龄达1200年之久,这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
·卡若遗址距今4000多年,是我国西南地区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文化是西藏三大原始文化之一。卡若在藏语中意为“城堡。卡若遗址位于昌都镇12公里的澜沧江西岸。昌都先民在4.5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富饶的澜沧江畔,并创造了灿烂的卡若文化。各种珍贵的文物体现了当时的藏族先民的生活情形。其中,双体兽型罐,彩陶更是体现了勤劳的藏族人民的精湛的手工艺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