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谷原野唱和谐
——洛隆县格亚村春耕春播现场见闻
本报记者杨顺芳 格桑
农业现代化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被誉为“藏东粮仓”的南谷之地——昌都市洛隆县,花儿吐艳、柳枝婀娜、碧水传情,南谷大地广袤的田野一派繁忙的景象。
近日,春暖时节,记者走进洛隆县孜托镇格亚村田间地头,感受集中春耕春播的繁忙:只见一辆辆大中小型旋耕机、播种机正在“轰轰隆隆”在田间穿梭不停,很多村民在田间地头轻轻松松地拿着铲子、锄头、水桶等工具“打下手”,有的整畦,有的上底土,有的浇水,有的备种备肥,有的盖土,有的蓄水灌溉……马达声、打趣声、欢笑声在田野上空荡漾,处处呈现一派农机奔腾唱和谐的新景象。
“机械化耕作成本高不高?”
“农机操作难不难?”
“机械耕种既高效又高质,更具有节俭肥水、省工、节俭成本、高产的优势。”洛隆县农推站技术员辛志荣说。
“突突突突……”田野里,大型旋耕机所到之处,土壤翻新,杂草被埋。“这种旋耕机不仅是战荒田的‘高手’,而且这样深耕农田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辛志荣边看着机器动态,边向记者介绍。
不远处,格亚村村民洛嘎泽仁驾驶着自家购买的旋耕机正在自家地里旋耕田地。“过去,每当到了这个季节,是最让我头疼的时候。”42岁的他告诉记者,他家一共七口人,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种田大事就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很是吃力,一亩地播种下来,都累得腰酸背疼。
“三年前在县农牧局的帮助下,我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辆旋耕机,以往最费心的18亩地,现在有再多地也不害怕啦,这大型旋耕机一个小时能旋耕五六亩地,两三天就耕完了,真是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呀!”洛嘎泽仁乐呵呵地说。
“要注意车速,前后两辆拖拉机的距离要拉开点,不然就等于洒了两次种。”在田里的另一头,记者看到一个身穿迷彩服,头戴遮阳帽的年轻小伙正在忙活着。
一旁的村长其布达瓦告诉记者,他叫黄维胜,是昌都市农推站的一名派驻农技干部,每年春耕时,市、县农牧局都会组织农技干部,成立小分队,给村民做农业科技培训和实地技术指导,教我们选好种子,培育好田地,提高播种质量,是我们全村人的‘老师’啊!”
“集中耕种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育种成本,从而减少青稞的护理成本。”昌都市农推站技术员黄维胜介绍说。同时,统一育种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青稞在统一时间成熟,利于统一时间收割,避免东一块西一块收割时带来的耗时耗工钱的弊端,并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分散育种中缺劳力、缺技术等问题。“与过去用人工耕种相比,如今机耕机播可以节省30%的种子。也就是说,用机械化耕种在播种阶段至少种出了三成的效益,还节省时间。”
集中耕种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现在耕田机械化,省时、更省力,所以每到春耕时节,家中的机耕手就一直都很忙。”村民其美达瓦一边开着拖拉机一边笑着说。就快进入冬虫夏草采挖季节了,为抢抓农时,做好上山采挖准备,这个时段也显得格外地忙碌。
村民阿旺顿珠说,他家有9亩田地,往年都是自己耕种,今年参加了集中耕种,既能享受政府在种子、化肥、农机等方面的补助,又能得到市、县农推站的技术指导,他对“藏青2000”青稞能获得丰收更加有信心了。
“我村耕地面积为1723亩,全村共825人,平均每人1.8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油菜、马铃薯等。”格亚村村长其布达瓦高兴地说,“我们村成为了昌都首个农业生产种子基地,家家户户都使用机耕机播,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劳动量,而且增加了科技含量、加快了播种进度、不再耽误农时,并有利于苗齐苗壮、增产增收,太神奇了。”
据悉,2015年洛隆县计划春播粮食作物面积7.48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春播面积4.85万亩,占春播总面积的64.84%,预计全县春播工作将于5月5日前全面完成。全县计划播种经济作物面积1.497万亩,目前已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53万亩,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35.4%。全县计划播种饲草料面积0.15万亩,目前已完成春播饲草料面积0.07万亩,占春播饲草料总面积的87.5%。
春风习习,阳光灿烂,万里晴空衬托着张张侵染播下希望的喜悦笑脸;目睹那一辆辆农机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翻金覆银”,村民们正以轻松、安舒、平和的心境在田间劳作,欢歌笑语和机器轰鸣演绎得人心澎湃,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