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纳西村致富女能手玉珍—— “葡萄酒大王”敢为人先致富路

2015-08-06 09:5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纳西村致富女能手玉珍——
 
“葡萄酒大王”敢为人先致富路
 
本报记者 王玮
玉珍向记者展示试种收获的藏红花
    玉珍,1961年出生于芒康县纳西乡纳西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却有着敢为人先、发现商机的经营头脑,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她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努力,从小生意做起,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经营藏家乐、酿造本地葡萄酒,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葡萄酒大王”,带领大家一起创业致富。
    致富路上的成功给玉珍带来了一连串的荣誉:2009年,她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2013年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称号、201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5年4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当选芒康县工商联副主席和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玉珍的创业致富故事,是妇女撑起半边天的典型代表,是藏东大地上一位平凡妇女创业致富的一个传奇故事。
 
风雨无阻致富路
诚信经营有回报
 
    1983年时,玉珍家里生活并不宽裕,纳西村传统的盐田是全家最主要的生活来源。20岁出头的玉珍,怀着一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肩负着长女对家庭沉甸甸的责任,利用农闲时间尝试性地做起了小生意,虽然只是头花、盐巴这种小商品,但初步锻炼了玉珍观察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和信心。
    25岁时,玉珍逐渐积攒了一点本钱,她越来越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纳西民族乡地处国道214线上,随着往来客商的增多,她逐渐了解内地市场,决定去内地进货。玉珍第一次去云南德钦进货,身上只带了2000元,买回了不少帽子、衣服、袜子、饼干等商品,带回乡里很快就销售一空。初次成功鼓舞了她,她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三年以后,她以月租300元的价格租下了一间门面,小摊位扩大成了一家商店。她和两三家同行一起包车,往返云南德钦、下关、丽江,甚至四川成都,经营零食、面粉、服装,生意规模逐步扩大,满足了附近村民的日用品需求,通过多年的努力诚信经营,获得了村民一致好评,但是市场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乡里商店越来越多,大家都去内地进货。玉珍渐渐发现买来的货卖不动了,店里不少食品快到保质期也无人问津。那时家里正在盖房子,她索性放下生意,上山砍木料,一边给家里建房,一边思考生意的出路。当时藏文化开始在内地流行,但很少有人卖有关商品,玉珍经过试卖,认为这是一个好生意,于是一次就从拉萨进了3万元的藏族服饰,在本地和云南德钦同时卖。
    进货的路千里迢迢,她跋涉千山万水,到拉萨单程就要五六天,遇到雨雪天气就得10来天。毕竟是一个女孩子,搬运沉重货物、连夜跟车运货、货物丢失、路况出问题而在外露宿等有很多不便,但她从不放弃,从不退缩,顺利的话,一次进货就可以赚到2万元利润。就这样,在新经济的大浪潮中,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外拼搏多年,开办了纳西民族乡第一家藏族特色小店,终于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为她积累了宝贵的经商经验。
 
“藏家乐”里品美酒 新思路创新财富
 
    藏族特色商品红红火火地经营了三年,别人看到卖藏式服饰赚钱,也去拉萨进货,渐渐这个生意也不好做了。不过,玉珍又开辟了新的经营领域。在惠民政策的鼓舞下,她带头干起了“藏家乐”。为了运营好“藏家乐”,她多次去云南、拉萨等地参观、学习房屋装修及接待旅客的技巧,回来后翻新了房屋,专门购置了器材。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玉珍熟悉了不同地方旅游者的口味偏好,她亲手做的“加加面”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玉珍很快成为当地旅游接客能手,来她家入住藏家乐的旅游者不断增多,收入不断增加。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不少村民也以同样的方式修建了“藏家乐”。虽然方式方法相同,但是其他人经验不足,房屋布置等方面存在不足。玉珍无私地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藏家乐、农家乐普遍获得了不错的收入,更带动了周边乡村群众经营“藏家乐”达一百户以上。
    到了2002年,玉珍意识到,光靠“藏家乐”一种经营很难发家致富,要成为致富“领头雁”,就必须有新思路。她想到,纳西村历史上就有种植葡萄的传统,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经过调查,她发现本地葡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除了外地商人收购和自家食用,老百姓种的葡萄大部分都烂在树上或者用来喂猪。一个想法渐渐在她脑海中成熟起来,她决定收购当地的葡萄制造纯天然葡萄酒。
    “万事开头难”。由于技术和经验的缺乏,加上制造葡萄酒的规模较小,开始的收入并不是很乐观。玉珍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反复摸索、改进酿造技术,去邻县参观学习、交流经验,葡萄酒酿造技术随之提高。在昌都第一次物资交流会上,玉珍的葡萄酒一炮打响,她带去的28桶葡萄酒销售一空。随着买她酒的人越来越多,产量不断增长,酒价也不断上涨。一开始卖每斤5元,后来7元、8元逐年上涨。2009年,玉珍酿造了80桶葡萄酒(一桶100斤),自己种的葡萄不够,她就大量收购村里种的葡萄;2013年,她经营的藏家乐和制造本地葡萄酒纯收入达14万元;2014年,她酿造了240桶葡萄酒,产品已走出昌都,远销云南。
 
致富不忘传帮带 回报社会献爱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玉珍在经营好藏家乐,制造好本地纯天然葡萄酒的同时,她从未忘记左邻右舍和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纳西乡葡萄酒专卖店的牌子打出去了,本地葡萄的葡萄酒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所有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玉珍多次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免费传授经验和酿造葡萄酒的各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劝说和帮助下,纳西乡很多家庭都开始酿造葡萄酒。玉珍还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她的藏家乐和葡萄酒作坊先后雇佣数十名固定工和临时工,日工资平均达100多元。一位邻居种出的葡萄颗粒小,不好卖,她就央求玉珍“行行好帮我把葡萄买了,我还要供小孩上大学呢”,玉珍爽快地点点头说,明天拿过来吧。
    她从没有忘记本地的那些贫困户、寄宿学生的生活状况。25年前,盐井的寄宿学生生活条件很差,她就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5000元钱捐给学校,希望所有寄宿在学校的学生有个好一点的住宿和生活。那时的5000元钱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但她说,看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好一些,能有几个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她就满足了。
    富裕起来后,她平日为当地贫困户、生老病死的家庭给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钱生活补贴是常有的事。加达村有一个家庭,女主人疾病缠身,三个小孩上学,最大的不过上初二,全家6口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措拉家3口人,2个小孩是寄宿学生,小的身体素质不好,三天两头去医院看病,母亲成天忙于打工赚生活费,日子过的非常艰难;郭然村有个精神不正常的聋哑人,每天乞讨为生……这些困难家庭都接受过玉珍的帮助。2012年春节,玉珍一次就为郭然村的贫困户捐助了56000余元的生活用品。近年来,她还为雅安灾区、玉树灾区、昌都和左贡相邻灾区捐款10000余元。
    劳动致富,勤劳致富,这就是玉珍的信念。她说:“自己愿意干的话,总有忙不完的事可干,但是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反而变懒了”。在自家的地里,除了种葡萄、玉米,她还拿出一亩地试种藏红花。绿色、天然、无污染的药材生意,是她最新的致富项目。玉珍已经把收获的藏红花拿到藏医院鉴定,如果专家认可,那将会打开任她遨游的一片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