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爱,能穿越雾都到高原的距离

2014-08-27 09:21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爱,能穿越雾都到高原的距离
 
——记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 昌都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曾敬
 
本报记者 杨顺芳
 
 
援藏干部曾敬(左二)深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了解项目建设情况。
 
    “工作、爱情、家庭……不是你放弃自己的草原去追寻我的天空,而是两个人、两个世界的共存。”谁都不敢相信,这是从一位温柔贤淑的女子口中道出。
 为了丈夫的三年援藏,妻子竟然辞退了在重庆主城区所拥有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来到了西藏昌都,陪伴丈夫,共同为了神圣的理想把青春和智慧倾注在高原。
 丈夫不愧是山城的娇子,妻子也不愧是巫山的神女。丈夫就是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昌都地区投资公司副董事长曾敬,妻子是昌都新区昌禾聚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滕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妻子背后的默默奉献下,在单位领导同事的殷殷帮助下,在自己坚定信念的护航下,曾敬积极投身于昌都旧城改造回迁安置、项目建设管理、房屋销售、康兴物业管理等各项工作,在重庆援藏20周年暨重庆市第七批援藏一周年之际,荣获“第一年度优秀援藏干部”称号。
             
认清明日的去向   不忘昨日的来处
 
     “爱,能穿越雾都到高原的距离!我把昌都当成自己的家,把昌都干部当成自己的亲人,才能在这里投入真挚的感情,工作才能有所依靠、有所作为。”2013年8月,重庆市援藏干部曾敬带着这样的信念,踏上了藏东这片大地。
    从历史悠久、阳光灵气的现代化大都市,到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高原,曾敬担任西藏昌都地区投资公司副董事时的第一句话是,“我来,就是想为昌都人民做点事,把昌都建设得漂漂亮亮的。”
    这一做,曾敬就像个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一旋转就是365个日日夜夜了。
    来到昌都的第一个夜晚,伴随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失眠,曾敬开始认真翻看着有关昌都的资料。第二天,他不顾身体不适,就开始跑基层、访群众、做调研。
    调研后,当昌都的地图铺展眼前,似乎已经成为一幅再具体不过的蓝图,他开始规划各个地块的旧城改造、回迁安置等,胸有成竹。
    很快,本着实施旧城改造,是地委、行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是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地区经济发展瓶颈制约的根本要求,曾敬提出了“改造城市规划结构,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更新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等一系列旧城改造思路。
    但是有了思路,却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曾敬坦言,相比起恶劣的自然条件,更大的困难在于群众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
    为了让旧城改造中的群众改变观念,曾敬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地做着群众的思想工作。“拆掉了老房子,我们重建新房,房屋宽敞明亮”“基础设施设备全部更新。”“我们新建的房子都经过专家设计论证了,将来的昌都必定发展得很好”……那段时间,他为了“回迁安置”就在大街小巷里穿梭,不是旧改办,就是居委会。群众有问题时,到旧改还房销售中心第一句话就是:我要找那个戴眼镜的年轻小伙子。
    单位里有人跟他说:“这点事情,你派别人下去不就行了。”而他的回答是:“我下去和别人下去不一样。我不下去,居民怎么会理解我们工作的真心实意呢?”
    “遇到事情他敢于负责,处事公正,所以得到了群众很高的信任度,大家遇到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他,实际出了问题第一个到现场的也是他。”西藏昌都地区投资公司董事长、地区住建局局长美朗松布说。
    昌都旧城改造拆迁780余户,18万余平方米,由西藏昌都地区投资公司负责建设的供回迁的住宅面积达36万平方米。为了迎接回家的居民,在2013年11月8日召开的昌都老城区改造1号地块(卧龙商业广场)回迁房确认会会场上,特意打出了“喜迁新居”、“欢迎回家”等感人的宣传标语,让赶来摇号抽签选房的的居民们甚是感动,也让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
    “以前的卧龙街房屋陈旧、街道脏乱、私搭乱建,随处可见的快餐店、夜宵摊更是让我们一年四季不敢开窗。”曾经的卧龙街让前来摇号抽签选房的阿旺玉珍摇头,而现在的新家更让她惊喜不已,“原来的老房子有97.3㎡,现在我置换上了同样面积的商品住房,挺满足的。这得感谢地委、行署领导的正确部署与关怀以及投资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让我们住上舒适、舒心、舒坦的新房。”
    2012年4月昌都镇一期旧城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地委、行署,卡若区委、县府坚持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核心,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置于第一位。在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补偿工作上,实行房屋产权调换安置和货币补偿安置两种方式。卧龙街西侧42户居民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安置,仅1户居民选择的是货币补偿安置。商品住房安置原则上实行“拆一还一、以旧换新”的办法进行调换;商业用房在就近的开发地段由被征收人购买商业用房,也可以按其征收面积以1:1.5置换商品住房。这就是被外界称为旧城改造的“昌都模式”。
    如今已完成了昌都坝旧城改造4#地块安康家园及1#地块卧龙商业广场的回迁安置选房工作,并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我们除了住进高楼外,还能在小区内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卧龙街居委会主任贡秋高兴地说,“如今,能选中自己心仪的房子,实在太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投资公司了,让我们不再住脏、乱、差、旧的房子,将来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甜蜜幸福的。”
 
新的理念思维  新的生活之舟
 
    “昌都不是没有条件的,而是要敢于创新,要用事实说话。”曾敬说,他有的是耐心,来把发展的“种子”、物业管理的生活之舟种进昌都人的生活里,融进昌都人的心田里。
 物业管理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物业管理行业的水平将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
    按照旧城改造的需求,曾敬带领工作人员积极筹备,与重庆兄弟企业积极交流沟通,于2013年8月注册成立了昌都地区第一家正规物业管理公司——昌都地区康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着昌都吉祥明珠公园、昂曲花园、扎曲花园等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让城区的百姓真正体验到了温馨、舒适、宁静、整洁的现代化都市生活,填补了城市管理的空白。
    公司建立之初面临着员工业务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曾敬积极与重庆兄弟企业积极协调,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发挥援藏干部在内地的工作经验,挖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推进公司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成长。
    康兴物业的成立是致力于为昌都人民创造舒适、宁静、整洁的生活环境,改善昌都人民的生活素质,提高昌都整体物业管理水平。目前,曾敬带领着他的团队正在着手准备成立昌都物业管理协会。
    “如今,生活富了要文化,日子好了要唱歌,要跳舞,真正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发展,而是精神文明与经济文明的和谐发展。”受到康兴物业公司的优质贴切服务的刘女士,家住在邦达小区,每天都要去昌都吉祥明珠公园跳跳舞,锻炼身体。“这里环境优美、舒适、干净,是我们不错的选择,这得谢谢康兴物业公司为我们提供的贴心服务啊。”
    “未来昌都的物业管理服务将不再局限于扫扫地、站站岗、换个灯泡等,而是要在社区娱乐、邻里文化、技能培训、再就业、子女托管、家政服务、老年之家等方面下工夫,全力让昌都人民享受到贴切的物业服务。”曾敬信心满满地说,“这也是我援藏的意义,带进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生活。”
 
情暖然乌 至少还有我
 
    从进藏的第一天起,也正值昌都发生“8·12”地震后,曾敬就把自己当成昌都人,学藏语、吃糌粑、喝酥油茶,挨家挨户的探访。贫困农牧民家中,有他关切的身影;羸弱老党员身边,有他真情的问候;苦难学生的身后,有他坚定的扶持……
    2014年4月,曾敬在八宿县然乌镇走访调研工作,了解到这里的老百姓家庭贫困,孩子们因穷而缀学,便产生了一些帮助他们的想法。
    回到地区后,他并发出了“情暖然乌,至少还有我”的倡议。倡议得到了北京、重庆、成都、广东、福建等地的同学导师、亲朋好友、爱心人士和援藏干部的积极响应,他们慷慨解囊,伸出炽热的援助之手,奉献至诚的爱心,为孩子们捐款、捐助衣物、学习用品,帮助孩子们排忧解难,完成学业,健康快乐成长。这次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累计资助当地孩子38人,爱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0000多元。
    “我们希望与藏区孩子结成对子,通过走访慰问,在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甚至将来的就业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实际行动培养藏汉一家亲的感情。”曾敬感慨地说,“有一种生活,没有亲历你就无法理解它的艰难;有一种眼神,没有相遇你就无法感受她的渴望。”
    就这样,在这个远离家乡亲人的地方,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从重庆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西藏昌都地区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变成了他们的亲人。
    “感谢重庆援藏干部,感谢曾董事长,把我们当作亲人、朋友,在智力、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阿日村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让我们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然乌镇阿日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加永满怀感激地说。
    “在这神秘圣洁的雪域高原有这样一段援藏的工作经历,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确难以忍受,但是在这儿细细品味了雪山、冰湖的壮美与柔情,在这儿深刻体味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启迪,从而使凡者不再平凡。”曾敬常常和朋友们聊起援藏,他心里总是充满了一种自豪感,但更多的是对自然、对长期援藏奉献昌都的朋友们却是一种敬畏。
    “在想你的梦里醒了,说是醒了,其实还是迷糊的,迷迷糊糊回到了你的怀抱;说是迷糊,其实是醒了,清清楚楚知道肩负使命,放不了。”曾敬明白:将昌都建成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所有昌都人的梦想,也是他和他妻子的梦想。
    一年来,曾敬用真情浇铸出让昌都发展、让百姓幸福的道路,而今,他仍在这条路上耕耘前行。正如他的日志里所写:“坚持,是最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