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藏东明珠>茶马古道>

碧 土 纪 行

2014-03-15 17:2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碧 土 纪 行

 闫 恩 泽

   对有些人来说,也许从未听说过什么碧土,但一说起梅里雪山,肯定是如雷贯耳。据权威人士介绍,其实梅里雪山的大部应该在藏东的左贡碧土境内,只是碧土境内由于道路的艰险难行,一直未通公路,才并不曾为世人所熟知。在藏东的8年间,我曾领略过横断山区无数的高山大川及茶马古道的遗迹,但是对于碧土,却有一种别样的情结。因为其至今还保存着千年的茶马古道和行走江湖的马帮以及壮丽的玉曲河大峡谷、雄奇的梅里雪山北坡,不消说其丰富的人文色彩,单其绝色美景不知成为多少游人渴望成行的目的地之一,何况出于职业习惯使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直至去年国庆前夕终于成行。

   九月的藏东大地,依旧山花烂漫,四处流芳溢香。从昌都镇出发至左贡县城,坐在车上,想着此月间地处梅里雪山北坡的碧土又该是怎样的景色,那些现代的马帮人及他们的后代在世界上最美丽、最险峻、最跌宕起伏的茶马古道上又演绎怎样的现代传奇?行车至左贡县城,经过一晚的休整,第二天出发至碧土。

   汇合了无数溪流的玉曲河,蜿蜒曲折,跌宕起伏,车穿行在玉曲河大峡谷崎岖的山路上,周遭群山嵯峨,云雾缭绕,可以说这是藏东最经典的景色,山太高了,云雾只够得到半山。四旁缀满花草,林海深处,鸟儿的欢唱和着狂野奔腾的玉曲河,欢迎我们这些来自都市的匆匆过客。刚进入峡谷不久,就看到在原始森林中有两座人形石,传说是梅里雪山的一对儿女,去拉萨朝佛,因思念故土,走到普荣,妹妹朝后看,哥哥朝北看,停顿时刚好曙光初现,兄妹就变成石像停留于此,两兄妹高高耸立,相依相靠,眼睛传神,由于此处是朝圣梅里雪山转大圈的必经之地,转山者大多在此向两兄妹膜拜。

   行至觉玛,布满各种动物图案的山石,栩栩如生,可以说是天然的“石头动物园”,特别是脑袋朝向碧土方向的骡马石,那儿曾是茶马古道的重镇,象征骡马繁衍、生意兴隆。据随行的左贡县宣传部雷渠部长介绍,这一带以前每家饲养七八头骡马,参与远行的骡帮。未至碧土,已有这么美的景色和传说,此时的我心荡神摇,整个身心已飘向近在咫尺而又遥远的碧土。

   傍晚时分,远远看见一群人在修路,雷部长说,可能是碧土乡的党委书记帕吉,走近一看果不其然。因为塌方,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他已经带领全乡干部和学校的老师在此修了一天的路。这令我们感动不已,急忙走下车来与快步上来的帕吉紧紧握住双手。此时此刻,无须感谢,眼神中流露出的真情已感动对方。回到乡政府,吃过晚饭后,经过介绍,我对碧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没通公路前,碧土全乡的群众还完全靠马帮的运力、在这条马帮路上来来往往,走来走去。作为茶马古道主线上的重要中转地碧土,在过去的地图上,碧土都是用县级的标志标出的,不知情的人会一直把它当作是西藏的一个县,如今它只是一个乡的存在。然而从碧土寺残存的大片废墟来看,碧土肯定有过茶马古道沿途许多地方都少有的繁荣和辉煌。寺庙的门上,甚至镶有雕刻有双“喜”汉字的格子扇!那一定是建寺时从内地买去安装上的,而且也一定是用马帮驮到这儿的。在茶马古道兴盛的年月里,这里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以后随着茶马古道的废弃,它衰败的命运几乎是注定了的。

  虽然碧土通了公路,但延续千百年的茶马古道至今仍是不通公路的甲朗、龙西等村的主要通行方式,相对温暖温润的气候,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以虫草、松茸为代表的林下资源开发成了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以核桃、苹果为主要品种的庭院经济也使碧土各村处处鸟语花香。虽处深山峡谷,在大自然的眷顾下,碧土的整体经济实力在左贡县还算前列。

   第三天前往甲郎,真正领略千年茶马古道的路程开始了。走出碧土村不出3公里,却出现了意外的惊喜,梅里雪山展现它美丽的容颜欢迎我们的到来,它袭一身白衣青衫,褪去神秘的面纱尽现它曼妙的身姿。可以理解此景象怎么不引得无数虔诚的朝圣者,不远千里,只为一睹它的芳容。 “下乡十次,能见一次就不错了”帕吉说,这让我们这些初次来的人兴奋不已。

   骑马行走在狭窄的山岩古道上,仍依稀可见千百年来驮畜的蹄痕和背夫拄杖的杵痕,当年的艰辛不难想象,看着路边的挂满枝头的野果晶莹剔透,如一颗颗通透的红玛瑙;起伏的翠山,被蜿蜒的玉曲河缠绕,和着阵阵松涛欢快的歌唱。我在想,行走四方谋生的马帮脚夫可没有我们如此好的闲情逸致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越往前走,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越发明显,这让我不禁想起清代杜昌丁在《藏行纪程》中写到的,在必兔(碧土)观察到,“怒江之水,昼夜温湿,不闻言语。缘江万丈,俯视江流如钱,间有奇胜,中心惴惴,无暇领略也”。的确,作为怒江一大支流的玉曲河,经过强烈切割造成的河谷地貌的巨大落差,地形的巨大起伏,往往造成山地在不同高度带上气候与景观的垂直差异,同一山岭两侧的地理风物也会截然不同。真是应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俗语。

    经过六个小时跋涉,到达甲朗。甲郎意为“大道”,作为噶厦政府的一个主要通商口岸,那时可是万商云集,只是解放后滇藏公路的修建通车,如碧土一样,随着茶马古道的废弃,它衰败的命运也是注定了的。作为马帮脚夫的后代,65岁的达瓦老人向我娓娓道来。 作为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甲朗北经碧土可去左贡或芒康的盐井,西到察隅的察瓦龙,往南可达云南,无论是到云南或察瓦龙都要翻过无数座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大山垭口,就在前几年,拥有上百匹骡马的马帮还常常见到,这让我心头暗暗为之一震。赶着马帮,运出当地松茸、核桃等特产,运回村民需要的生活用品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如今,村民的生活日渐富裕了,马帮的规模却远不如前。虽然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但发达的现代科技和工业已经给碧土人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乡会计普布介绍,随着2005年年底碧土到左贡的公路修通,村民们以前走一周的路程现在一天就可到达县城,很多时候不用再远行云南。今年全乡1033头骡马,目前仅存一半,大部分人家只留几头用作农田运力而已。甲朗虽未通公路,但已有几户人家买了汽车,往来于县城和碧土之间,回甲朗则仍需骑马。

   第四天前往龙西可以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在那可以真正的走近梅里雪山,不是远观,而是近瞻。上山的马道依旧陡峭狭窄,而次格山的景致却越来越迷人了。从甲朗到次格山顶转向梅里雪山交叉路口的9公里路程,树木高高低低,层层叠叠,说它是森林浴场,却也不过分。真是越孤寂越美丽,下山途中,由雪山、原始森林、溪瀑、高山草甸、高原湖泊和各种珍稀动植物,碧土这些极致风光尽现眼前,不时山林中的小动物从马前快速跑过,警告我们不要打扰它们幸福的家园。

   下山途中,由于坡度极陡,江岸两侧万仞绝壁,江水完全从裸露的石头河床上倾泻而下,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江水白浪激荡,几乎是白色的,只是在一些平凹处才现出一点翡翠色来,予人一种平静中猜不透的恐怖,我想玉曲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在下一段螺旋式的马道时,连走惯了山道的骡马也不禁惊恐万状,凄凉的嘶鸣声在山谷中回荡,让人无不毛骨悚然。其中一匹胆小的骡子惊吓得踢起了人,差点把它身后的我踢进万丈深渊。虽然领略不少藏东的高山大川,但在此种情形下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来不及喘口气,就径直往山下急急奔走。当时真有一时进天堂,一时被卷进地狱的感觉。在这段几乎一年中不是下雨就是泥石流、塌方的路途中跋涉,自然是十分辛苦。其中一处由于被泥石流冲毁,已无路可走,帕吉硬是用脚踩出一行脚印,我们才得以前行。就这样,马队马不停蹄地走了一天,才行走了三十多公里。想想常走在这条路上的脚夫和驻村干部其珠次仁,我们呆在城里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在祖国的雪域高原,如此的高山大川,如此的绝色景致及艰险并不罕见,然而只有置身于地球最复杂的横断山区的群山之间,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悠远和辽阔。

   大约急行了三个多小时,透过骡马扬起的轻尘,已可远远望见挂在半山腰的龙西,此时天公又下起了小雨,来自察瓦龙的脚夫泽布也吹起了随身携带的短笛。黄昏时分,有些农家已经生起袅袅炊烟,人家皆在青烟里,“小雨纤纤风细细,芳菲碎却香尘起”的意境无不令人忆起曾经有过的,却已永远逝去的江南。

   走到龙西村边的马德桥上时,刚巧遇到从云南早上天不亮就赶着马帮满载而归的扎西和来自芒康盐井的转山者仁青旺加。为了生计,龙西人常常白天采摘松茸,晚上背着上百斤的背篓走在陡峭的马道上赶赴云南美丽石,以图新鲜卖个好价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