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藏东明珠>文化政策>

寻找香巴拉

2014-03-15 17:21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香巴拉,藏语理想国之意,据说本为大自在天佛的名号,他在印度北方之地建立了一座佛教乐园,人们把那里就称之为香巴拉。

  那是人人友爱之乡,是人间一处净土。一个虔心信佛的人,只要有缘得到高人的引领,就会找到那个宝地,远离尘世的一切痛苦和烦恼。

  我和普庆兄弟二人1990的春天无意中踏入了康巴地区的阿须草原。在此之前我们也曾去过西藏的许多地方,但是,从未有过一种灵魂深处的振颤,有如恍若隔世,重归母腹的感觉。我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被一层金色的光辉所笼罩,几座大山之间一座美丽的寺庙,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不如说是视而不见。好像万籁俱寂,时间和空间都凝固了。突然我注意到清清的溪流,哗哗的流水声也响起来。这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家乡有一条小河”——这就是我梦中的香巴拉。

  几年之后我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50年代的时候,在藏北昌都地区的一个部落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突然在梦中受到一位天神的启示,告诉她要带领自己的乡亲们前往香巴拉。

  姑娘对自己的使命深信不疑,她在部落中宣布了神的旨意,号召大家跟她去寻找那个人人友爱之乡。所有的乡亲们都相信她,整个部落开始了背井离乡的迁徒。

  姑娘带领着人们,靠着梦中神灵的指引向西北方向前进。几个月过去了,队伍越来越疲惫,路也越来越艰难,到后来,神突然中断了梦中的指示,姑娘不知何去何从。怎么办?所有的人都期待着她。姑娘只好每天在心中祷告,尔后便把手杖抛向空中,手杖所指的方向,便是前进的方向,不管前方是否有路。

  就这样,经过了无数日子的跋涉,他们走到了新疆境内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场,一片的鸟语花香。姑娘实在没有勇气往下走了,所有的人们也都实在走不下去了。姑娘便说,这里就是香巴拉。

  就像猴子没能翻出如来的手心,香巴拉也经历了中国社会进程的所有阶段,也成立了人民公社,最后也实行了包产到户。

  几十年过去了,许多老人已经过世,许多孩子陆续降生,当年长征过的人们不断回忆着家乡的故事,给自己的后代一遍遍讲述着故乡。所有的人们心中都有一个隐秘的愿望,那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返家乡。

  这一次没有等到神佛的启示,他们向政府提出了返乡的要求,80年代末,地区的政府官员们来到了美丽的巴音布鲁克,安排了许多大卡车,把所有的人们接回故乡。踏上故土的人们亲吻着土地,泪水湿润了故园,他们突然觉得自己的故乡才是真正的香巴拉。

  我们进入阿须草原,转眼也有十年了,我们和这里的巴伽活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与当地的僧团组织和世俗阶层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可以说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融人到当地的社区生活之中。

  从1991年起,我们开始拍摄有关巴伽活佛的纪录影片,1992年到1994年巴伽活佛在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读了两年的大专并取得了文凭。1993年起我们开始帮助巴伽活佛建造禅印寺——一座建立在雅砻江上游山谷中的大佛殿,1996年8月举行了开光大典。之后,我们又开始一起建造格萨尔纪念堂。今年8月建成开光。

  这期间我们开始知道阿须也不是单纯的净土一片。寺院僧团组织内部为了争权夺势也如同世俗社会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就是至尊的转世活佛也有无奈的事情。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看来并非戏言。1995年活佛的哥哥因为无法忍受仇敌的凌辱愤然杀死两个仇人后只身逃亡尼泊尔。为了摆平这一事件,我们兄弟与朋友凑了十万元人民币,活佛卖掉牧场才算了结。但是活佛的哥哥永远也不得返乡了。

  巴伽活佛看了我拍的关于他的纪录片之后,他说道:“对活佛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也许有人看了之后会说:这样的人怎么能是活佛呢?有的人会因为看不到神秘的奇迹而失望,也有的人会觉得不够威严,不像西藏的盛大宗教仪式上的活佛。不过也许有的人会想:啊,这就是西藏的活佛呀,以后他们就认定活佛都不过就是这个样子的。但这都没关系。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就是真实的样子,这一辈子我虽然拥有活佛的尊号,但做的却差多了,那就下一辈子好好修行吧。”

  他这样说,也这样深信不疑。

  发愿盖庙的时候,我一度曾想过寺庙盖成之日,也许就是我出家之时。对现实社会的绝望,对现代文明的厌恶早已使我产生厌离心。巴伽活佛以至尊之躯都不能超然物外,让我在看到大乘佛法济世渡人的崇高之时,也了悟了世间无处藏身的尴尬。然而就像是活佛在有意点化我,在经历了众多的事变之后,当开光庆典上我与活佛互换哈达的瞬间,一切都平淡如水了。我突然醒悟,净土就在自己的心中。

  回首西藏十年,我的生活观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80年代的我何等的狂躁和不甘寂寞,就连婚姻也都要拿出来展示,要放在台面上表演给人看。先是青朴山的尼姑感动了我,空山寂静中的苦修,平淡如水却充满自足欢乐的青春,让我改变了对女人的看法,也体悟到平常心的伟大。

  第二次婚姻生活就显得世俗和实在得多了。

  我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嬉皮士,在西藏充当了十年的过客,我和所有的人们一样都幻想走进自己的香巴拉。

  有史以来,人类的这个梦想就从未停止。理想国、乌托邦、桃花源、人民公社。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失落,不断地在虚幻中满足。

  不过,能得到片刻的心理安宁已经足矣。有时,香巴拉的幻象也会成为生存下去的理由,甚至无论何时只要还有点滴的回忆,都是对五浊恶世的有效逃避。从这一意义上说,阿须就是我永远的香巴拉。

  1993年曾出过一本关于巴伽活佛影片的介绍,结尾的导演手记至今仍能令我自己动容。在此全文抄录,不免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