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09:53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基层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央关心、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通过实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文化先进县建设、全国知识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基层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和发展。
一、基层文化工作日益得到重视,政策措施不断建立和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日益重视西藏的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基层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西藏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十五”期间西藏基层文化的“四基”(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6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西藏农牧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实施“村村通工程”、“电影2131工程”、“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工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乡村图书文化工程”、“文化产品服务工程”、“群众文化活动工程”、“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三下乡活动工程”、“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工程”等“十项工程”,不断满足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
另外,西藏自治区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对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推动了这两项工程在西藏农牧区的全面实施。与此同时,各地市也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措施,并把基层文化工作列入了本地区和各县年度的考评指标。基层文化工作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使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摆上了应有的位置,为西藏自治区基层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实践基础。
二、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改革开放前,西藏的基层文化设施还处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全区通过申请国家投资、自治区配套、争取援藏省市帮扶等各种方式,大力建设自治区和地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到2008年,全区已建成了1座自治区群艺馆、5个地市群艺馆、1座自治区图书馆和3个地区图书馆, 45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30个乡镇文化站,300余个村文化室。全区已建成1个共享工程自治区分中心、24个县支中心,62个乡镇、村卫星三级站。这些基层文化设施的改善,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基础和阵地保障。
三、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加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目前,西藏共有近1000名基层文化工作者,18支县级民间艺术团,500余个业余文艺演出队、藏戏队。各级各类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为全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西藏的18支民间艺术团充分发挥了队伍短小精干、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队员一专多能的特点,他们克服条件落后,待遇不足等困难,常年深入到农牧区演出,每年下乡演出1000余场次,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被群众誉为“基层文化事业最可爱的人”,“群众自己的文艺队”。
为了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30年来,自治区先后举办了全区民间艺术团培训班、全区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业务人员培训班等各类公益性文化工作队伍培训班共100多次,受训人员达到近万人次,使得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
四、基层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30年来,西藏自治区的文化部门充分发挥群艺馆、图书馆、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作用,充分调动专业文艺团体、民间艺术团、业余文艺演出队等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积极性,顺应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迫切需求,组织开展读书阅览、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各类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民间艺术团、职工、老年、少儿文艺调演、书法美术摄影比赛、民间歌手大赛等大型基层文化活动,各地市争相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节,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了有效载体,比如拉萨雪顿节、山南雅砻文化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林芝大峡谷旅游文化节、昌都康巴艺术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阿里象雄文化艺术节等。每逢节日期间,不仅商贾、游客云集,货物琳琅满目,而且民间艺术、民族服饰和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百花争艳,成为展示各地基层文化的大舞台,有力促进了基层文化的深入开展。目前,在各地(市)文化节的带动下,不少县也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地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