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5 09: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已有3500多年栽培历史的青稞(又称裸大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因其具有耐旱、耐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易栽培、易加工等优异种性,成为了藏区人民的主要食物来源、牲畜饲料和酿酒的重要原料。
青稞还是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调节控制血糖等功效;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独特的淀粉特性、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它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
现状
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丰富
青稞新品种培育取得突破
“青稞是西藏等主要藏区农业的优势特色资源,它的丰歉关系到群众的温饱,它的加工转化影响到农牧民增收,它的产业化涉及到农业结构战略调整。”自治区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所以青稞的生产及开发利用,成为关系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首要问题。”
据悉,目前我区在青稞种质资源创新、遗传改良、生产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世界上首次绘制了青稞基因组遗传图谱,其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杂志上;在青稞基因挖掘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果,这些通过优良基因培育出来的青稞具有抗旱、耐寒等特点,这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负责人说:“目前,我区在青稞新品种培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突破,成功培育出了‘藏青2000’、‘藏青13’、‘冬青18’和‘冬青19’等,下一步计划在全区推广种植这些优良品种。”
任务
完成青稞种质资源收集
建立资源保存库及数据库
日前,农业部批复了关于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承担。据悉,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青稞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精准评价与种质创新。
“按照种质资源鉴定评价规范,将对1000份青稞种质材料进行精准鉴定和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或具有突出性状的种质50份,利用筛选的优异青稞种质与当前推广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创制符合育种需求的青稞新种质。”自治区农科院青稞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的研究任务为进一步完成西藏青稞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评价,建立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保存库及其信息数据库,挖掘重要性状功能基因,从而创新种质。在青稞品种遗传改良方面,通过分子标记、基因定位、染色体工程辅助选育,引种与育种相结合,鉴定与实验室分析结合,聚合优质、抗逆、特异等重要性状基因,培育目标性状突出、生产性能良好的新品种(系)4-6个,构建青稞分子育种技术体系,从而开展研制青稞高效繁殖技术,开展增产理论和技术模式研究,建立高产高效绿色增产技术指标。
“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高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在麦类作物生物学特性及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麦类作物育种技术与材料创制的能力,每年可标记5-10个重要基因,创制青稞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虫等材料177份,筛选出抗病、抗旱、抗虫青稞材料5-10份。”该负责人介绍道。
此外,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还会在青稞功能食品生物学基础与开发技术方面进行研究,重点研究青稞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物功能因子生物学基础和生化机理,研制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开展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物功能食品功能因子提取、分离及纯化的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引进再创新及其研制系列产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开展研发与培育优势品牌产品的策略、对策和规划研究( 记者 李海霞 实习记者 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