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档案馆:还原档案原貌 让世人更好地了

2014-03-26 14:15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编者按: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位于拉萨市西郊鲁定路,现存档案140多个全宗,数百万件(册),保存了自元代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七百余年的珍贵文献。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近日走访了西藏档案馆,和读者一起了解这些珍贵的档案,以及它们身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们。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邓小平、阿沛·阿旺晋美分别题写了汉文、藏文馆名。 摄影:吕洋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历史档案陈列馆馆藏精品展展厅。 摄影:吕洋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历史的缩影和结论档案陈列室。 摄影:吕洋


西藏自治区档案局(馆) 副局(馆)长蔡伟。 摄影:吕洋

  蔡伟从1983开始在中央档案馆工作,2007年7月作为国家档案馆第五批援藏干部到了西藏。西藏所保存丰富的历史档案,让从事了20多年档案工作的蔡伟都感觉到大开眼界。

  西藏全区有各类档案400多万件(册),占到全国历史档案总量的十分之一,集中在自治区档案馆的就有300多万件(册)。

  西藏档案馆中,元代(萨迦王朝时期)的档案有几十份,最早的是1304年的一份档案,有元帝给西藏地方政府下达的诏书;明代(噶举派帕竹时期)的档案有上万件,有明帝下达的诏书、文告;清朝的档案有200多万份,比较著名的是乾隆年间制定的《钦定29章程》,其中确定了达赖班禅转世灵通的金瓶掣签办法;民国时期档案有60、70万件,包括蒋介石写给达赖喇嘛的亲笔信、国民政府对十三世达赖喇嘛册封的文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档案中,有达赖喇嘛给毛主席的颂词,也有中央领导写给达赖喇嘛的亲笔信。

  除了数量庞大,档案的载体也繁多。纸质档案多是采用藏纸。藏纸是由狼毒草的根部为主要组成部分、手工制作而成,其特性是纤维长,韧性好,不怕虫蛀鼠咬。西藏的历史档案能保留这么长时间、这么大的量,跟材质有很大关系。

  除了纸质档案外,还有缣帛档案,比如诏书,唐卡,木质档案,比如经版;叶质档案,古时多罗树的树叶所写的贝叶经,非常珍贵;还有金石档案等。这些在内地都非常少见。

  档案的装载形式、保管方法也很特殊。比较珍贵的文书、法典、戒律,都是写在丝绢上的,两边有卷轴,属于卷叠式;藏纸尺寸可长可短,最长的有366米,最小的档案只有几公分,藏纸叠成纸条,用布每隔十公分左右缝一道,插袋存放。

  档案所使用的文字年代久远,很多都是古藏文,跟现在藏文有所区别;除此藏文之外,还有汉文、蒙文、尼泊尔文、后期还有英文、俄文,甚至还包括一些小邦文字,非常复杂,这为历史档案的抢救、整理造成了一定难度。

  档案之所以珍贵,在于它的原始真实性和完整性。西藏历史档案的价值毋庸置疑,管理方法也有挑战性。蔡伟说,建馆初期就派人去内地学习档案的托裱技术,用藏纸修补档案破损的地方;原来的手工托裱非常慢,藏纸现在也很少,如果背面有字,也无法托裱。去年档案馆在自治区党委的支持下购入了先进的纸浆补洞机,既增加了效率,又节约了成本。

  蔡伟说,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对档案工作都很重视,针对西藏历史档案的抢救工作,去年中央财政直接拨款达到了450万;国家档案馆也一直在争取把西藏档案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体系。

  西藏的现行档案也同样珍贵。民主改革50年间,西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都可以通过档案体现出来。

  蔡伟举例说,西藏近几年加强了新农村的建设,去年11月,他们去日喀则的萨迦和江孜两县,了解安居工程档案情况。每一家的房子都有标牌,抄写记录,旧房子什么样,新房子什么样,都有照片对比。这些变化每天都在发生,都需要及时收集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西藏的发展变化过程。

  蔡伟说,西藏档案馆下一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自治区档案馆网站的创建,开放览场所的建设,等等。他很乐观,相信西藏档案事业会有很大发展,还原档案的原貌,让世人更好的了解西藏。(感谢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依苏老师在采访过程中提供的协助。)


吐蕃王松赞干布、藏巴第司噶玛丹琼旺布以及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时期制度的法典汇编。 摄影:吕洋


法典封面。 摄影:吕洋


遵照元朝皇帝旨意,帝师仁钦坚赞就山南挨巴地区的寺庙及寺庙地产归昆顿和仁钦白桑二大师所有的铁卷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