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8 07:21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意见》的出台对我区有着怎样的意义?下一步我区将如何开展工作?记者就此专访了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张天华。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于西藏来说意义重大。”张天华表示,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和亚洲的江河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调节气候、水资源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西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西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全局和西藏工作大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结合已有保护地边界和自然边界,保证红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将红线边界落到具体地块。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边界,有利于保护良好生态系统,保持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持生态平衡、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我区“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制度保障。
张天华告诉记者,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坚持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和《关于着力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作出安排部署。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确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红线高压线,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加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过程中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全面禁止开采砂金矿。将相当于1/3国土面积的区域确立为各类自然保护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推进美丽西藏建设。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目前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言谈间,张天华颇感骄傲。他说,根据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监测评估显示,西藏高原的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水、气、土壤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雅鲁藏布江、怒江、羊卓雍错、纳木错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I或Ⅱ类水域标准,拉萨河、尼洋河、年楚河等流经重要城镇的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水域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拉萨市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在90%以上。全区的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目前,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张天华表示,根据《意见》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我区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所有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以及有必要严格保护的其他各类保护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保护。
在提到如何准确按照《意见》安排部署工作时,张天华说,下一步,我区将制订出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施方案,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步骤、时间进度等工作,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一是开展科学评估,通过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敏感脆弱性评价,明确需重点保护的区域。二是明确划定范围,将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禁止开发区域,以及国家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等具有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和管理要求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三是建立监控体系,构建综合监控网络和监管平台,加快推进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建设工作,建立西藏自治区生态红线监管平台和专业人才队伍,形成覆盖全区的生态监测网络,利用遥感监测、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及时预警生态风险和发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行为,实现全天候、实时化、常态化监管。四是勘定边界,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后,要查明各类基本信息,形成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一个库”、分布“一张图”,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确保落地准确,边界清晰,让公众真实感受到生态保护红线的存在。五是开展定期评价,客观判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并提出保护对策和建议。六是建立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及责任追究、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