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0:5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卡若区广大农牧区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不仅是一座座漂亮的新房,还有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自2004至2007年,卡若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条,新建大中型桥梁3座,完成投资7794.63万元,新增里程
卡若区地处横断山脉腹心,山高谷深,因交通而兴又因交通而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瓶颈”制约因素日益突出。而近年来交通基础建设力度的加大,使卡若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得到了夯实。
公路通了,乡村发生巨变。交通建设最直接的效益,就是推进了农牧民增收。2004年,卡若区在实施投资达4560万元的玉面公路项目时,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组织,农牧民施工为主,施工单位为辅”的建设路子,成立了3个由县领导任指挥长的标段指挥部,组织农牧民4000多人,历时2年,为农牧民实现增收2700多万元。此后,卡若区坚持农牧民能够施工的坚决交给农牧民施工,先后有 7个项目由农牧民施工队承建,由县有关部门负责培训、指导、验收,培养出6 个农牧民施工队。除了直接从项目建设中受益外,方便快捷的公路还为农牧民带来了农牧产品进城成本降低、促进商品流通的好处,使群众增收有了更优越的条件。据初步统计,全县农牧民拥有汽车265 辆,摩托车1200 辆,许多乡村已放弃了“养马代步”的传统习俗。
交通建设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卡若区把交通条件的改善做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一,纳入总体规划。妥坝乡康巴村是个牧业大村,群众原本住房条件十分简陋。2007年康巴线公路上马后,村民们走出大山,发展的愿望油然而生人。他们结合安居工程的优惠政策,纷纷建起了砖混、砖石结构的新房,比一些农区的房屋还漂亮,结束了游牧状态。交通的改善,使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改圈等有了基础条件,促进了村容整洁、村风文明。
交通建设拉近了城乡距离、党群干群距离。公路条件的改善,使卡若区客运线路增加到了8条,大大方便了群众进城经商、务工、走亲访友。以前,到卡若区最偏远的面达乡要走两天,甚至还有可能绕道四川、青海才能到达,现在县城到乡驻地仅需4个小时。2007年,新建的G214线至若巴乡公路完成工程量的75%,使这个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乡即将在今年实现通车。如意乡地处扎曲河畔,距县城仅
2008年,卡若区还将实施 9个乡村路桥工程,建设里程75.28公里,投资达1067.2021万元,12 个行政村、3000 名群众将直接受益。县委、县府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县将实现村村通公路,一个通达、方便的乡村公路网将初步形成。
(吴剑、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