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察雅,春夏总是会比昌都其它地方来得更早些。5月底走进察雅,满目的绿色,干净的街道,耸立的楼群,适宜的气温,满城彰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在发展与致富的道路上,察雅县大刀阔斧,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群众增收,保民生改善,促经济发展。
无论是什么样的方针政策,只有用到每一位群众身上,实惠才是真正落到实处。纵观卡贡乡、烟多镇这两个乡镇的整体发展,当地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画出了一条漂亮的增长线,这一区域潜存的爆发力和辐射力,推动了整个县域的跨越式发展。
“支部+协会” 群众增收有妙招
2004年以来,村帮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了建材果品种植养殖协会和劳务运输协会,共有会员42名,协会利用整乡推进、安居工程、区财政厅定点扶贫建设等项目,协调会员和群众参与工程建设,2009年实现群众增收7.6万余元。
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利用卡贡现有资源,村帮村“支部+协会”在原来砂石厂的基础上,办起了砖瓦厂,截至目前增收20多万元。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卡贡逐渐形成了以政府引导、由协会牵头、建设规模连片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这也成了土地流转的新亮点。
卡贡百亩蔬菜基地于2008年建成,当地群众将土地租借出去,温室每亩1200元,露天每亩800元。除了租金收入,村民还在蔬菜基地打工、学技术,每天收入30—40元不等。格桑群培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家共租出6亩地,租金一年有5000多元,再加上我在这儿打工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呢。”
通过“支部+协会”的协调帮助,乡政府帮助蔬菜基地水源调配、改变群众观念、联系市场等,帮助群众增收。
退耕还林 群众增收环境改善
在卡贡乡村帮村旁边的山头上,大片的绿树壮观美丽,点点散散的小树苗正茁壮成长。如果不详细了解,很难发现,这片树林是最近几年才形成的。
村帮村的土地由于多是山坡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2003年,村帮村加入了昌都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军中。
村民觉登是其中的一家,他告诉记者,“原来我家有9亩地退耕还林,政府每亩地补贴粮食300斤,后来我们家新增了6亩,补贴从2005年开始改成每亩地210元,以前种粮食基本没什么收入,现在不但每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们村的环境也得到改善了。”
村帮村共有310亩地退耕还林,28户群众直接受益,“从今年开始,除了种植原有的树木外,我们准备在其中套种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木,不但能绿环环境,还让群众增加了现金收入。”觉登说道。
在村帮村周围,大片树木环绕,在群众家中,太阳灶、沼气、电视信号接收器等也引人注目:太阳灶是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时中央代表团赠送,电视信号接收器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时党中央、国务院赠,沼气工程属安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现在我们村环境更好了,还住上了新房子,修了水渠,通了电,这么多优惠的政策,让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更多。”觉登说。
帕帕 烟多镇致富带头人
帕帕家的藏式二层小楼坐落在众多安居房中漂亮显眼,院内干净整洁,屋内雕梁画栋,几盆鲜花在阳光沐浴下,争艳开放。“我能够逐步走上致富的道路,离不开政府的阳光沐浴啊。”帕帕说道。
帕帕的致富道路得从1991年说起。“当时,县里组织了一个免费蔬菜种植培训班,我看着这是一个机会,就抱着试试的心情参加了。” 帕帕没想到的是,这一试,试出的是致富路的第一步。依靠学来的技术,帕帕在自己的1亩地,开始种植莴笋、西红柿等蔬菜,在1993、1994年,每年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远远超过了当地群众平均收入水平。
1997年,为促进群众增收,烟多镇开办砂石厂,帕帕最先瞅准了这一机会,“我种植蔬菜时,认识了一些工程老板,开始出去打工、学技术,当我知道砂石厂要免费承包给群众时,就赶紧申请承包,这可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在帕帕的带头下,共有70名村民参与,实现年收入2万余元。
2007年,帕帕带领烟多镇群众成立农牧民施工队,在县委、县府的扶持下,施工队承建县城至烟多镇斯嘎村、泽通至王卡乡等乡村公路工程。“最忙的时候,有140多人参与工程建设,工程小的时候有30多人,差不多每人每年可以收入5000多元。”帕帕说。
安居 扶贫搬迁让群众住上新房
在通往察雅县城的必经之路上,一排排新修的安居房格外漂亮,这里是格如村村民们的新居,现在这里被称为“中铝新村”。
格如村原本在山沟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为让群众脱贫致富,在实施安居工程建设中,察雅县对格如村实施整体搬迁,通过政府帮建、援藏扶持,每户补贴资金4.5万元,27户群众搬进了靠近公路的“中铝新村”。
61岁的昂贡老人搬到新村没几年,“在山区住了那么多年,怎么也想不到会搬到现在这个新房子,在建房子时政府还给了4万多元,不然房子也不会盖的这么好看。”
对察雅县委、县府而言,搬迁只是让群众致富的第一步,为进一步让群众实现增收,民政局在烟多镇荒地开发果园130亩,免费分配给中铝新村的村民种植。昂贡一家收益良多,分到果园12亩,“去年,我们家共收获苹果1.5万斤,收入近2万元呢。”说起搬迁后的变化,昂贡止不住话茬,“以前在山沟里住,不通路,地也少,现在搬到了新村,住上了新房,又在公路边上,通水通电,干什么都方便了不说,还有果园种。”
察雅县委、县府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引导扶持群众走科学发展、适合市场需要的路子,不论是“支部+协会”,还是退耕还林,抑或是致富带头、安居工程建设,这都是察雅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