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09:0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 记者 张思雨 摄
“参加通车仪式的时候,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雅康(泸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世佳回忆起2018年底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以下简称兴康特大桥)建成通车时的情形说。
8月下旬,采访组一行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雅康高速(雅安至康定)公路从这里穿越高耸的二郎山,在宽阔的大渡河上,兴康特大桥如同一条巨龙跨越两岸,一路直通康定,十分壮观。
雅康高速公路是成都平原连接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而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四川雅安经西藏至新疆叶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兴康特大桥也被誉为“川藏第一桥”。它是雅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1411米,主桥长度1100米,建设历时4年,是一座超大跨境钢桁梁悬索桥。这座获得2个“第一”、5个“首次”的超级工程,2019年荣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金奖,并登上了2019年发行的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5周年纪念邮票。
李世佳介绍,由于建设在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区、复杂风场环境下,兴康特大桥的建设难度系数极高。建设者们面临着“地形极其复杂、地质极其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施工极其困难”的挑战。
“为解决这些世界级难题,保证兴康特大桥的建设和通行质量,建设者们弘扬‘两路’精神,孜孜以求,进行了许多创新。”李世佳说,比如在解决高烈度地震区特大跨径桥梁抗震问题方面,大胆更新传统理念,在桥塔塔柱、桥塔横梁、中央扣、约束体系等环节均有关键技术创新,首次将防屈曲钢支撑用作悬索桥的中央扣,能有效抗震从而保证主梁安全。
雅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从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出发,3.5小时就可以到达康定市,较之前的通行时间缩短近一半,极大地提升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交通出行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咱里村就位于兴康特大桥下,这里是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雨季泥石流频发,出行不便是当地群众面临的普遍难题。
李世佳回忆,2014年因修建兴康特大桥第一次到咱里村勘察现场,车辆在路上堵了两天,工作结束后他们只能坐着摩托车离开。他说:“兴康特大桥没通之前,从咱里村走出二郎山要绕两个小时,前往成都大概需要7个小时。”
“2018年以前,老百姓主要以种地为生,但因路况不好,特别是在夏季,经常降水滑坡导致道路中断,农产品运输出去比较困难。”咱里村党总支书记杜永昌告诉记者,现在路好了,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玩,村里的农特产品也能运出去售卖,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走进咱里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成片的金丝皇菊含苞待放。路通了,游客也多了起来。村里建起了游客中心、房车营地、318打卡广场,在这里抬头就能看到“超级工程”兴康特大桥,不少游客专门来此打卡。
咱里村是一个因水电建设而形成的移民村,刚开始,村“两委”也时常为产业振兴而挠破头皮。如今因路而兴,富民产业搞得欣欣向荣。
杜永昌介绍,一部分人专门搞起了旅游服务,依托泸定桥、兴康特大桥、乡土风情等旅游资源,开民宿饭店、卖土特产品等,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接待了超过一万名游客。另一部分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搞特色种植,村里共种植200余亩苹果树,预计今年产量达30万斤,还有30多亩金丝皇菊。
说话间,杜永昌打开咱里村数字合作社平台,入驻的20多户商家店铺里,上架了众多当地土特产,卖得最好的属苹果。除了老百姓自己通过电商、物流运输到成都、康定等地销售外,驻村企业“诗与远方”也和咱里村签订合约,每年大量收购当地农产品。
高向斌是咱里村四组人,也是村里最早种苹果树的人。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四组共有90户村民种植苹果树,其中有30户村民家的果树已经挂果。他说:“现在泸定苹果的名气很大,虽然价格比一般的苹果贵,但不愁销路。我们还成立了泸定县鑫宏鑫种植合作社,致力于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西藏日报四川日报川藏线联合报道组 记者 王香香 马国英 周辉 兰珍 彭琦 张思雨 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