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2:15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吴微与母亲张晓帆在一起
:长接力大后,我就成了你
1959年11月,吴微出生于西藏公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旧称),她的母亲张晓帆,是随18军进藏的女兵,后在藏成家立业生子。
当时正值西藏建设的关键时期,张晓帆夫妇不得不将两岁大的她留在成都洗面桥的西藏工委(成办)小学和保育院。
1968年,正读一年级的吴微,放学后发现两个陌生人在等她:“叔叔阿姨,你们能给我一颗糖吗?”这两位在吴微眼中不认识的叔叔阿姨,正是她的爸爸妈妈。她伸出手要糖吃的情景让母亲张晓帆顿时伤心落泪。
离家多年的父母突然请假回来,是因为当时学校即将关闭,年幼的子女无人照顾。事出突然,父母请来了远房亲戚来照顾吴微,便匆匆返回了昌都工作。父母不在身边,她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无事从家里到处找书看,从简单的连环画、到《青春之歌》《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小说,家里有的书几乎让她读了个遍。
1969年,父母将吴微和哥哥一起接到了昌都,一家四口几度分离终于团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不幸患上脑瘤。1971年,为照顾父亲,母亲张晓帆调入昌都运输公司成都站,四处求医,可父亲病逐渐恶化,到后期已经瘫痪在床。1975年,波密至墨脱公路筹建中,西藏交通厅来成都招工,16岁的吴微作为昌都运输公司的子弟报名,义无反顾离家奔赴波密的扎木修路工地。
“爸爸生病了,我在家里看着他,心里很难受很无力。”吴微回忆,当时,为了给爸爸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要强的她与哥哥商量,“我去波密,你留在家里照顾爸妈。”
凭着一个朴素的愿望,吴微放弃了学业,告别了生病的老父,舍下全家人,坐在“解放”牌大货车的货箱从昌都走了4天至扎木,从此便开始了漫长的筑路生涯……
那时,吴微每天面对着修桥铺路、长途背运物资、重体力劳动、饥饿等,嘎隆拉山横亘在必经之地,身侧是金珠河汹涌的咆哮,每天都在与理想极度冲突的现状中度过,还有泥石流、雪崩、滑坡、烈日、暴雨等灾害,考验着她的毅力,也让她经历着成长的洗礼。
“当时一起筑路的老工人说,修筑墨脱公路比红军长征过草地、比上甘岭战役还要苦。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快要挺不住了。可又想到同父母亲一样的老西藏人,在解放西藏时那样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都走了过来,我也要同他们一般,再大的苦难都打不倒我。”吴微总是用老西藏精神激励着自己,默默地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在建设西藏的征程中,再多汗水和辛酸也都咬牙挺了过来。
年轻时的吴微
蜕变:高海拔,就要把困难踩在脚下
变迁:我目睹了昌都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访手记>>>
让梦想在苦难中开花
吴薇是藏二代,父母常年在西藏工作,从小,她就无法理解为何小伙伴们有爸爸妈妈陪着,她身边的长辈却只有保育院的阿姨和学校里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