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0 12:17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
|||||||||
压题图片: 然乌镇全景。 图①:瓦巴村党支部书记四郎群培家的老木屋一角。 图②:游客在然乌镇来古村骑马观光。 本报记者 陈志强 摄 ☆ 摄 核心提示 ■ 然乌镇位于昌都市八宿县西南角,与林芝接壤,距县城约90公里,国道318线穿镇而过。然乌,在藏语中意为“羊奶”,由于然乌湖离来古冰川很近,冰雪融化之后就使得湖水的颜色接近乳白色而得名;又因整个镇附近的山脉形似卧着的羊,而湖水就好比羊的乳汁,所以称之为“然乌”。 近年来,然乌镇借助然乌湖景区、来古冰川景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国道318线的区位优势,朝着打造国际康巴风情特色旅游小镇的目标努力,改善然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投资营商环境,撬动了1.2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然乌小城镇建设,兴盛了小镇的商业活动。 四种不同建筑诉说幸福变迁 国道318线一路向西,离然乌镇十几公里处有一村,名曰“瓦巴村”。瓦巴,在藏语中意为“之间”。它既有两水之间之意,又有瓦巴村位于波密及八宿之间之意,因此也被称作“瓦村”。据考证,现如今的瓦巴村民大多属于到此定居的察雅人后代。 走进瓦巴村党支部书记四郎群培家时,记者发现这是一座土石结构的房屋。现年46岁的四郎群培原是瓦巴村村委会主任,2012年被选拔为乡镇公务员。他介绍,瓦巴村属于农林牧区结合部,可以种青稞、有牧场,山上是原始林区。这种结合,造就了瓦巴村独特的建筑风格。 老房屋是典型的藏东南木屋风格,梁、柱、墙、地板全是木材建造,直径30公分的房柱给人粗犷之感;房顶则在木质楼板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泥土。“这边住人,另一边圈养牲畜,粮食则堆在旁边的小阁楼里。”四郎群培指着老屋说,“保暖是保暖,就是有点矮、光线暗、生活不方便。” 2006年起,全区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瓦巴村是安居工程的受益者之一。至2011年,全村共修建了39栋土石结构的安居房,告别了世代居住的老木屋。 2013年,八宿县倾力将瓦巴村打造成“小康示范村”。25栋融合了地域特色的砖混结构的新房矗立在村间,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成为然乌湖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如今,村里大多数人平时都住在土石结构房中,冬天则搬到老木屋住。砖混结构房屋基本上是出租给外来人做生意,或者自己开旅舍、藏家乐、小卖部、茶馆等。”四郎群培说,“租给别人一年能有3万元左右的租金,自己做生意也能有5-6万元收入。” 而离瓦巴村不远的“西藏然乌国际·自驾·房车露营营地”,给瓦巴村人带来一种全新的建筑风格体验——钢架结构。这座现代营地,招录了然乌本地员工30多人,他们已成为前厅、客房、餐饮、咖啡厅、工艺厅的主力。前厅的永措高兴地说:“月工资3000元,我也是有固定收入的人了。” 一位老人眼中的然乌60年 盛夏时节,沿着湖边公路畅游,你就能充分领略到一幅既有青藏高原独特的壮丽风貌、又有藏区田园牧歌般风韵的然乌风采,让你有回归自然、心旷神怡的感觉。 要说然乌谁最有名,当属“圣地燃木齐藏餐馆”老板、现年80岁的维色。镇子里的老人愿意找他聊天;年轻人愿意找他学“生意经”;游客愿意听他讲西藏故事。为啥高龄的维色,会有这么高名气呢?听记者娓娓道来。 维色是四川甘孜州人,十几岁参加工作来到西藏,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日喀则仁布县退休。他的故事,要从第一次进藏说起。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维色就参加了工作,跟着筑路大军进藏。1954年5月,他第一次路过然乌,那时的然乌属于“纯天然”未开发的原始状态,318国道刚刚修通,还没有现在的然乌镇,只有几户人家和一个相隔村庄较远的孤零零的兵站。 随着国道上南来北往的人与车增多,人气开始在然乌聚集。1961年,维色第二次路经此地,除了村民的增多,还有了运输站、道班;1964年,他第三次路过时,国道边有了街道的雏形;1966年,运输站、兵站、客运站规模都比较大了。 时光荏苒,维色退休并定居在拉萨。2007年,已年近70岁的他再也坐不住了,不顾家人劝阻,只身一人来到八宿县城,开起了藏餐馆。时隔多年,他再次近距离跟然乌来了个亲密接触,“2007年的然乌跟过去比,变化之大我都快认不出来了:土木房全成了砖混结构了,有了几家简易餐馆,镇上的人多了、街道多了、来往的人更多了。” 2008年,维色干脆把店搬到了然乌,这一干,就是十年。一年后,电影《转山》拍摄组到然乌取景,偶然情况下选中了他,维色成了角儿。随后的岁月中,在此驻足的行人都与他留影纪念。 2010年,游客突然多了起来,大家都在然乌休憩;2012年,“更多了”;2013年,“多得很”……在此期间,然乌群众经商思维活跃起来,大伙儿纷纷向维色“取经”,家庭旅舍、小卖部、藏餐馆等悄然兴起。 近两年,随着然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地下水电管网工程和城镇主干道完善了,环卫配套设施齐备了,以前没有的理发店、新鲜蔬菜配送中心、五金建材铺、打印店等都在小镇出现……“如今,我就在店里给大家讲讲当年筑路之类的故事。”老人心满意足地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守住青山绿水留住碧水蓝天 四周峰顶的冰川与山下的然乌湖,在斜射的阳光下,山影倒映、韵味万千。近湖坡地上青翠苍劲的针叶林丛,湖畔绿荫般的草滩上成群的牛羊,一块块生长着青稞、豌豆、油菜等作物的农田点缀其间,田园盛景、美不胜收。 在然乌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全镇干部群众深知,然乌独特的自然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然乌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破坏,一方面来自本地,一方面来自外部。”然乌镇镇长方仲儒告诉记者,“针对来自本地的生态破坏,我们主要是采取加强项目环评、完善环保设施、定期环保巡查清理、拆除私搭乱建、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来自外部的,主要是通过检查站、标语等搞好宣传,引导游客自觉爱护环境。” 2016年,川藏联网工程和藏东联网工程施工中,然乌镇选出群众代表现场监督,能不砍树的尽量不砍。施工中的两条便道,也在施工后由专业公司来恢复,种草栽树,直至成活。 作为阿日村村委会主任的索朗多吉,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群众做好生态保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组织青壮年,乘坐小木船或小木筏,在然乌湖里打捞垃圾。” 28岁的夏巴克珠是然乌镇森林看护队队长,干这份工作已2年多。他很喜欢这份工作,“我们定期从瓦巴村巡逻至来古村,沿湖40多公里,一个星期至少2次。在引导村民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醒游客保护好环境。” “对新引进的旅游开发项目,我们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用‘环保尺子’考量新的项目,把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并充分与环保部门对接,坚决不让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项目进入然乌,筑牢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线。”方仲儒表示,“坚决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在守住青山绿水、留住碧水蓝天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