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对口省市>

改良酸土壤 种上天津苗

2018-06-27 12:41 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0

       昨天,57岁的左巴村老汉多嘎正在忙着栽种西红柿种苗,说起这些苗儿,那可是由支农专家千里迢迢从天津带给昌都的礼物。

  多嘎一边忙着手里的农活,一边和记者交谈。这位种了半辈子地的老汉,今年种地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背靠黄土面朝天种植青稞,品种单一,收益完全靠大自然赏赐,而如今,天津对口支援的专家们帮着村民建起了农业果蔬大棚,种植的品种也趋向多样化,除了老汉忙着栽种的西红柿种苗外,瓜果梨桃等都将相继栽下。

  老汉忙碌的地方叫卡若区现代农业生态园,这座生态园是由本市静海区汇聚社会资本加以援建的项目。一期工程12座棚体已经搭建完毕,每个大棚面积在1.8亩以上,后续工程已提上日程。除了硬件设备搭建完成外,土壤的改良也让当地的村民感受到了科学种植的益处。卡若区卡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廖斌告诉记者:“当地的土壤虽富含矿物质,但整体偏酸性,很难种植出优质的农作物。”2017年4月,通过对口支援引进了天津的科学种植技术,改良土壤成为项目启动的第一工程,现在的土壤不仅酸碱度适中,农作物还能喝上甘甜的山泉水,这样种出的果菜预计8月份就能收获首批果实。

  看着左巴村村民们的忙碌,廖斌颇感欣慰,他说:“当昌都的地种上了天津的苗,首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他们足不出村每天就能得到170元的工资,比起过去靠天吃饭更有保障;除此之外,昌都市的果菜一直依赖外省引进,现代农业生态园收获后,当地人吃当地菜的梦想就能实现。”

  廖斌还有他的规划,未来这些大棚成熟后,将会以联产承包的形式包给村里的农民,继续增强种植技能,提高收入,让农民们的劳动更有积极性。 (本报西藏昌都上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