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藏袍,披哈达,手捧青稞美酒敬亲人……,2013年11月,河北保定的汉族女孩庞帅与藏族小伙德青罗布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五年过去,庞帅不仅有了可爱的小宝宝,疼她的老公,还因为勤奋敬业工作出色,成为了左贡县邮政局局长,获得了家庭和事业的双丰收。谈起当初的选择,她笑说有一种“生为西藏、情定昌都的感慨”。
庞帅的故事只是这重重横断山脉和滔滔三江水构成的藏东高原上,流传的关于民族团结的众多佳话之一。
生活在这十万平方公里热土上的藏、汉、回、纳西等30多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平等相处,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的幸福昌都新画卷。特别是一年前,市委提出包括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在内的全力推进“七城同创”要求以来,昌都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围绕创建目标和具体要求,与全国全区同目标、同步调、同方向,坚持“主题不变、内容不省、步骤不减、要求不降、不走过程”,在短短一年间,实现了创评工作开局良好。
建立机制 筹划美丽争春景
“民族团结是昌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在市委一届六次全委会上,市委书记阿布郑重指出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启动阶段,昌都市就将其确立为重大政治任务,科学研判形势,合理统筹布局,层层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确立了“一年总动员、二年攻难关、三年创示范”的工作推进思路,力争到2020年实现创建目标。
具体推进中,昌都市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在关键环节上凝聚力量,在推进步骤上相互衔接,研究出台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总体实施方案(试行)》、《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试行)》等重要文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据市创评办消息,目前,昌都市建设民族团结村寨4个,少数民族干部培训达1400多人次,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和隐患排查率达100%,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化解处理率达100%。
市民宗局工作人员刘明洋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还要专门抽调精干力量投入到创评工作中,逐步形成专人专项负责,日常工作有人管、专项工作有人督、重点工作集体攻坚,全局力量大力向创评工作倾斜的工作格局。”
紧扣关键 搭建生长好花房
丰厚的民生红利,是创建工作的民心基础。创建中,我市把着力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自治区“民生十件实事”,大力实施市“十二项民生工程”,强力推动“一精准四重点”工作,使各族群众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进江达县麦冬村易地集中扶贫搬迁点珍拉家的二楼,各色仿真绿植从天花板上蜿蜒而下,房间转角处放了一台落地老式唱片机,旁边欧式壁炉里电炉火通红闪烁,一排排的真皮沙发靠墙整齐地摆放了一圈。
“我的茶楼马上就要开张了,相信生意一定不会差”今年40岁的她,红润的脸颊上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性格爽朗的她一笑起来,两个酒窝就深深地陷了进去,才搬进新居的她踌躇满志。
今年年初,根据拆迁政策,珍拉家分到了一个临街的大户型房子,于是凑了40多万元进行装修,一楼做居室,二楼建茶楼。“现在,我不但住上了新房,以后还可以靠茶楼生意增加家庭收入,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按照“竭力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短板”的要求,我市以民生大改善增进民族大团结。目前昌都市乡镇、村(居)通硬化率达65.22%,通电率达73.68%,安全引水工程建设达89%,乡镇、村(居)卫生室、文化室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7%,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100%。
丰富载体 勤浇根系强枝叶
“喔贡(憋气),玛鲁(呼气)”受聘于昌都某私立诊所的卢医生一边用听诊器在一位前来就诊的农牧民群众胸前听,一边用藏语指挥着,确认肺部没有大问题,他开着处方叮嘱道“卢瓦哈里西雄哪,第促秀卡节”(如果咳的厉害了,再过来输液)。
“我在昌都从医已经十多年了,如果不会基本藏语,跟患者沟通起来就有困难,治疗方案就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我从很早就有意识地在学习”他说。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强化各民族间团结友爱的粘合剂。在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正是这样用语言、用情感、用文化,不断增强相互的认同,构筑起共同的精神家园。
2017年,各级党委、政府持续推进藏汉“双语”互学活动,通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汉语,鼓励和带动干部群众互看互学、相教相长、交流交融。
“我原来不会说汉语,跟汉族同事交流工作完全靠比划,很不方便,经常词不达意,后来,村里组织干部集体学习汉语,我的汉语水平也提高了,有时在工作会上还能用汉语汇报几句!”硕督村藏族干部尼玛次仁(硕督村文书)得意地说。
“照一张全家福、共度一个节庆日(周末)、互写一封信、共讲一个团结故事”从细节处见真章。创建工作中,昌都市还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和“九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同民族干部群众间互学语言、互学歌曲、互学舞蹈、互学技艺、互助工作,争当好搭档、好同事、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助推创建扎根人心。据统计,全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教育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寺庙僧众近万人次。
培树典型 百花齐放竞芳菲
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捐助10万元作为前期资金,帮扶市初级中学开办嘎玛嘎赤唐卡绘画班;汉族姑娘陈晓雨追随爱情,和康巴汉子嘎松尼玛回到昌都落脚扎根;内地汉族游客在藏途中,因交通中断被困埃拉山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热情援助;年仅九岁的藏族先心病患儿在重庆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千里赴渝就医……2017年,一个个民族团结的鲜活事例不断见诸于各级各类媒体上,不断感染着不同人们,也被飘向远方,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为昌都对外界的新形象特征之一。
这些故事,就是组成昌都民族团结美景的美艳花朵,是创建工作成效的具体表现。去年以来,昌都市以形式上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上与群众息息相关、成果上由群众共建共享为原则,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树立人人为民族团结做贡献的良好导向,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乡、村(居)、单位、家庭创建工程,把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联系服务群众的全过程。
2017年,推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3个、个人20人;市级推荐、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2个、个人24人;推荐昌都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个,教育基地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