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藏东明珠>艺术>

丁青热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2017-08-27 11:36 来源: 昌都旅游 点击:0

 

 

 
 
 
 

 
 
 
 

丁青,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大台地”。当地人传说在遥远的洪荒时代,丁青的两边是望不到边际的大海。有一块平地浮现在海面,它的形状像一条巨大的金鱼。鱼头朝向现在的孜珠寺方向,鱼尾则朝向现今的丁青寺方向。据说在这金鱼的背部就是吉祥的地方,适合人们居住,而这个鱼背就是如今的丁青村。

 

丁青,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西部,这里属于藏东峡谷地带,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和藏北草原向横断山脉过渡的地势,构成了丁青独特的河谷、平坝、崇山峻岭的自然景观。如果能沿着国道317游览丁青全境,就能感受到高山峡谷沟壑纵横、平旷草原天地相接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交错出现在眼前的奇景。

古朴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有峡谷也有草原的丁青,还有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

 

丁青热巴舞

 

 
热巴舞之乡

热巴是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那曲和四川、云南等藏区的一种铃鼓舞为主的, 说、唱、谐、杂技、气功、短剧等综合性表演艺术。其中,以丁青热巴舞的历史最为悠久,也最具有影响力,因此丁青又被人们称为“热巴舞之乡”。

 

 

“热巴”是藏语的音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们对这一词有着不同的解释:一是“破碎如丝的表演服饰或布衣”;二是“表演者如穗的发辫”;三是“演出时表演者腰间悬垂的网状绳穗”。

男性的热巴舞表演者着“布热”衬衣、以鹰腿为原型的白色藏式肥大灯笼裤,批藏袍,腰间系上象征着大象肠子的“递热”(用黑、白羊毛编织的长及脚踝的网状腰饰),左右手分别拿红色牦牛尾巴和扁铃。女性热巴舞表演者所拿的小鼓和鼓锤,据说是用大象的皮和肋骨所做。

 

热巴的表演形式是圆圈向顺时针方向移动, 有集体舞、男女舞、单人舞、双人舞等。表演者手持铜铃手鼓,踩着铃鼓击打出的节奏做出各种舞蹈的动作。随着各种强劲有力的高难度动作,“递热”翩飞,刚中显柔,潇洒自如。舞蹈进入高潮时,男性表演者模仿雄鹰飞翔的动作,单腿跨转,腾跃飞旋;女性表演者将鼓和鼓槌高举过头顶,跟着旋转舞蹈,犹如孔雀开屏。表演者刚毅、豪放的性格在舞蹈的形态和气质中被显现出来。

 

 
 
 
代代相传的丁青热巴舞

 
 

  如今的丁青热巴主要有三大流派:窝托热巴、康沙热巴、多琼热巴。它们所表达的多是祈求避灾祛祸、祝愿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吉祥安康。

 
 

 

1
窝托热巴

  在众多的热巴流派中,历史最长,最负盛名的首推琼布丁青的窝托热巴。据传窝托热巴的传人乃是米拉日巴的后裔,他们习得的热巴是由米拉日巴亲自传授而来的。

  窝托热巴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技巧性很强,除了热巴鼓点舞外,诸如杂技气功的节目:爬杆技巧、高空倒立、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均属于窝托热巴的绝技,非一般热巴流派所能表演和胜任。所以,窝托热巴素以自己流派的历史最悠久、演技难度最大、节目最丰富而引以为自豪。

2
康沙热巴

  康沙热巴,也叫冬洛热巴,是至今活跃于农牧区和城镇的为数不多的著名热巴流派,是典型的家族式热巴流派,保留着地道的原生态热巴舞。

  康沙热巴的传统节目有: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达日鼓、刀舞、热巴小戏、杂技等。三个鼓点舞是以女性敲打的鼓点节奏的慢与快、弱与强而起的名称,这也是所有热巴流派必跳的基本节目。刀舞属于技巧性很强、危险性很大、且最为惊险的热巴节目之一,也是窝托热巴的绝技之一。该派热巴所使用的铃、鼓、胡琴、红樱等都是祖传的,平时供奉在佛完前。

3
多琼热巴

  多琼热巴,也叫嘎措热巴,已在民间流传了好几代人。多琼热巴也是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敲三点鼓、二敲三点鼓、一敲五点鼓、二敲五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该派热巴中的小戏均戴面具表演。多琼热巴的主要特点是边跳边拉自制的二胡"他们把粗犷豪放的热巴与优美动听的弦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舞姿优美, 旋律动听。

  丁青热巴在当今现代艺术充斥的世界中,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成舞成歌,流传几百年,且后继有人,得益于那些热爱并投身于热巴艺术的民间艺人,是他们的努力使这一备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古老文化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日臻完善。丁青热巴是我国歌舞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丁青热巴将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