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昌都市加大龙头企业发展 "火车头"拉动农牧业加速跑

2017-04-28 07:1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近年来,昌都市以深化农牧区改革为契机,以健全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为导向,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撑、优化服务管理,大力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和农牧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方式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提档升级。

强力扶持助推发展

为加强对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昌都市、县(区)、乡(镇)相继成立农牧业主导产业领导小组。同时,制定系列政策性文件,以引进和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深挖农牧业特色资源,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极大地推动了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从而催生了一大批龙头企业。

昌都市还结合农牧业产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发展的需要,从财政、税收、用地、服务等方面完善对农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的资金扶持壮大特色农牧产业,对从事农牧业生产加工的企业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金融贷款上予以优先安排,企业用地用电上优先保证。

此外,昌都市积极争取自治区政策、资金、项目扶持,整合市级涉农资金,加强道路交通、物流配送、土地整治、粮食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龙头企业生产设施条件。仅2015年,全市就投入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4亿元,用于改善相关基础设施条件。

搭建银企合作桥梁,是昌都市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的重要载体。通过推荐金融服务“三农”重点扶持企业,组织企业参加“金融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培训会”,组织企业参与商业信用贷款等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银企合作。

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截至2016年底,昌都市共有龙头企业18家,较2015年增加了9家;实现产值1.46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5%。主要产品有牦牛肉系列产品、索多西辣椒系列产品、糌粑系列产品、荞麦系列产品、葡萄酒、白酒、菜籽油、藏药材等。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牧民的主要纽带。截至2016年底,全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达1.06万亩;规模化葡萄种植基地面积达1万余亩;规模化荞麦基地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建成饲草料基地13500亩;阿旺绵羊养殖规模达9.4万只……

“洛宗”糌粑、“日通”藏药……昌都市还大力实施品牌、商标战略,强化企业品牌质量标准认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如今,全市有9家龙头企业通过了QS、GMP体系认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3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1个,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一批特色产品已逐步打开市场,远销区内外。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正在逐步形成,如芒康县纳西乡纳西村的葡萄,贡觉县阿旺乡的绵羊等。

农牧民群众得实惠

农牧产业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其对农牧民增收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农户”等多种方式,把企业与农牧民、产品与市场、信息与技术紧密联结起来,辐射带动作用能力显著增强。

各企业所使用的青稞、葡萄、荞麦、辣椒等均产自本地,通过原料的收购直接促进了农牧民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的增加。目前,全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已达176家,龙头企业18家,实现产值1.46亿元,带动农户9000户,户均增收7500元。

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年带动芒康县纳西、木许、曲孜卡三个乡镇种植酿酒葡萄近4000亩,企业每年为当地解决60名以上群众长期就业问题和500余名群众的临时就业问题。

满头银发的次仁南泽老人就是种葡萄的受益者。他感慨道:“我干了一辈子的农活,也都没能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现在我的孩子通过种植葡萄,一年至少有20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洛隆特色产品开发公司通过“企业+农户”的“订单式”经营模式,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与6个乡(镇)青稞种植户签订了白青稞收购合同,收购白青稞130余万斤,并且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0.2—0.3元/斤,使青稞种植户额外增收41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