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百花齐放春满园 ——昌都市近几年文化工作综述

2016-09-08 09:10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刚刚落下帷幕的昌都市第二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文化饕餮盛宴。古道康巴文化展览、首届嘎玛嘎赤唐卡研讨会、“撼天者·金珠玛米”电影试看、红色遗迹(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旧址)开馆……

     近年来,昌都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开发保护“二重奏”

    据昌都市文化局局长国庆介绍,近年来,为推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昌都市制定了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意见,及时落实了11县(区)流动图书车配备、93个乡镇文化站设备配置和数字工程建设、6县民间艺术团设备配备等项目,争取到了2014-2015年度11县(区)图书馆免费开放经费352万及2015年度农村文化建设经费1359.12万。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及文化场所1800余处,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在文艺创作方面,昌都市从选题立项、过程追踪和推荐评审上,严把文艺精品创作的导向关,使文艺作品更好地传递社会主流价值。

    筹拍电影《撼天者·金珠玛米》,出版《红色昌都·1950》《藏东歌舞艺术传承集萃》、民间文学集《康巴汉子的胸膛》、非遗套书《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集成套《昌都民间歌谣故事谚语》、画册《古苯遗珠·东多彩韵》……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昌都以“撤地设市”为契机,第一时间启动全市第一批市级文物、非遗保护名录建设工作,申报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第七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十二五”时期,昌都文物保护维修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总计达26项,国家安排资金3.1亿元。

    昌都市文化局非遗保护办公室副主任王康琼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试点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日前,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强巴林寺酥油花制作技艺、芒康三弦和芒康盐井制盐技艺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入库。

    平安盛世尽欢颜

    节庆活动是昌都市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9月,昌都市以挖掘传承“三江地域文化”、“茶马文化”、“红色文化”、“康巴文化”为依托,以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打造昌都三江茶马文化品牌为主旨,以推介康巴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为目标,成功举办了首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如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昌都重要的文化品牌。

    与此同时,昌都市还积极扶持打造包括丁青热巴艺术节、芒康茶马古道艺术节、八宿然乌艺术节、类乌齐仲确艺术节、洛隆县杏花节等在内的特色文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国庆告诉记者:“目前,各类节庆文艺活动交相辉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逐渐形成。”

  据一组数据显示,围绕昌都解放广场、茶马广场、澜沧江源头广场、滨江路水上广场,每年市级广场活动参与群众近100万人(次),各县(区)文化广场活动参与群众50余万人(次)。

  “以各大广场为平台,以各级免费开放的文化馆站为载体,以各县(区)乡(镇)村(居)文化活动为支撑,通过各文艺团体的引领带动,多方组织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社会关注广泛,群众反响热烈。”  国庆高兴地说。

    还采取经费扶持、专业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重点对卡若区如意乡农牧民锅庄队、芒康县曲孜卡乡三弦舞农牧民演出队、洛隆县康沙镇热巴舞蹈队等特色群众文化典型予以扶持,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文艺正能量引导作用。

    2015年以来,市级文艺团体赴各地演出共40余场;各县(区)民间艺术团分别赴乡镇演出3000余场。

    人才产业大提升

    来,昌都市依托“三区人才培训计划”和文化援藏渠道,通过培训和办班等方式,全市文化队伍整体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均得到了极大提升。

    先后组织30名市级文艺骨干赴各县(区)民间艺术团、33名县(区)级文艺骨干赴重点乡镇分别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组织各县(区)文化局长及业务骨干50余人开展了全市文化局长暨相关业务培训会;组织各县(区)及下属部门文化志愿者15人分批次至市文化局上挂锻炼……

    通过与天津方面协调,委托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定向培养60名艺术特长生。

    委托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培养11县(区)民间艺术团艺术生100名(共3批次300人)。

   目前,全市共有专职文化工作人员300余人,活跃着包括康巴文化艺术团、三江茶马艺术团、三江寿星艺术团、三江红星少儿艺术团等在内的100余个文化艺术团体,演员5000余人。

     为促进全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昌都市组织力量编制了专项发展规划,将嘎玛沟文化生态保护区、康巴文化产业园建设、十八军遗址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嘎玛嘎赤唐卡画派生产基地、江达波罗木刻雕版生产基地列为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并以此为依托打造龙头文化企业,统一规范全市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昌都市共有文化生产企业34家,主要从事唐卡、金属制品打造、佛像雕塑、木雕等产品生产及经销,以小作坊式生产、个体销售为主,从业人员1000人左右,年产值1亿人民币。今年6月,昌都市共有5家企业列入自治区级文化企业示范名录,占全区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