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洒播藏东都是情--西藏昌都军分区支援地方建设记

2014-03-13 12:28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新华社西藏昌都6月23日电题:洒播藏东都是情--西藏昌都军分区支援地方建设记事

    戴思文、王经国

    近年来,西藏昌都军分区坚持为驻地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党的温暖撒播在藏东山山水水,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谱写了新篇章。

    康巴山水写风流

    2002年,然(乌)-察(隅)通信光缆铺设施工。在海拔4500米最危险、最艰苦、最困难段上,没有一家地方承包商竞标,军分区官兵主动请缨,承担了这一路段65公里光缆的挖沟、铺设任务。官兵在冰雹风雪、烈日酷晒等中奋战,提前30天移交工程。

    通信光缆的开通,使察隅县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使祖祖辈辈住山洞、过着几乎原始社会生活的登人过上了打手机、刷磁卡、上网冲浪的新生活。

    2004年初,昌都重点建设项目金河电站,1230米的引水渠卡住了施工进程,工程指挥部想到了多次帮助他们"啃硬骨头"的分区某部。第二天,240名官兵携带工程机械开进工地。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把自己悬在千仞沟壑间钻洞凿石、在坚硬的沙石地上挖掘……6个月后,他们把一条明亮、牢固的引水渠移交给指挥部,保证了整体工程如期完工发电。

    近10年来,分区出动官兵和各型机械,修筑公路38条计500余公里,抢修公路900多公里;铺设成都-昌都、昌都-林芝等通信光缆530余公里;参与金河、吉公、八宿等30余座电站工程建设,修建"八一"电站4座移交地方使用;先后支援地方建设25项工程胜利竣工……

    托起藏东发展翼 

    清晨,一群农牧民和儿童手捧鲜花,肩挑新鲜蔬菜,来到军分区,感谢官兵们对他们的无私帮助。

    解放军进军昌都时,昌都的现代教育几乎是空白,仅有1个供农奴主子女学习的16个学生的学校。部队派出有文化的官兵担任教员,在昌都创办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所小学,开辟了昌都现代教育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军分区官兵在搞好固定"鱼水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开办流动"帐篷小学""马背小学",把教育送到偏僻村落、游牧帐篷。他们还积极帮助驻地适龄儿童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先后帮助数百名藏族失学儿童走进课堂。

    为帮助藏东群众脱贫致富,军分区利用民兵分布面广、示范性强的优势,在全地区实施了培训1000名民兵科技骨干、建立1000亩科技示范培育田、培养1000名民兵科技示范户、使每名民兵学会2门以上实用技术的"1112"工程。

    此外,他们发挥民兵科技致富"领头雁"的辐射作用,采取"一连帮一村,一兵带四邻"的方法,让受训后先致富的民兵带动广大群众走上富裕路。

    茶马古道播美名

    2007年11月,德姆拉山突降大雪,道路上积雪深达2米多,到边防四团检查工作的军分区工作组、到拉萨参加比武的军分区边防四团官兵和到西藏旅游观光的28名乘客在路上受堵。

    危急时刻,官兵主动把车上的食物让给游客吃,把大衣和衣服脱下来给游客穿。他们把游客安顿好后,拿出铁锹铲雪。10多个小时后,救援部队赶到了。脱险的游客感激地说:没有你们,我们就会冻死在雪地里。我们回到内地后,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年驻守在这片高原的雪域卫士。

    2010年初,昌都地区江达县生达乡下了4次大雪。地处海拔较高的仁达村、拉池村等3个行政村共140户人受灾,从成都开往昌都的81名游客也在这一路段受阻。军分区所属某营官兵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雪灾应急预案,出动112名官兵、车辆32台次奔赴现场。经过8个多小时的奋战,官兵们成功解救群众588名。一名叫胡玉安的游客紧紧握着战士的手说:无论是战争年代和平年代,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辛勤播种美名扬。近年来,昌都分区部队先后被中宣部和总政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先后6次被西藏自治区评为"双拥共建单位""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被西藏自治区、西藏军区评为"双拥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