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西藏:五个教派的来龙去脉
2014-03-15 17:24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史学家在认识西藏佛教的后宏期时,指出藏传佛教之所以能在灭佛后100多年又重新发展起来,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佛教在西藏200多年的发展,与统治者的王族结合在一起,已经有了深厚的根基,实际上已成为实力集团。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一些新兴的势力需要佛教,扶植佛教,因此佛教不可抵挡地又燎原开来。从五大教派的兴起与衰亡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靠着政治而兴隆,也是由于政治而衰亡。西藏的宗教与政治紧紧相连。
藏传佛教先后出现的5个大教派,都是在宗教力量和地方政治势力,政治与经济上的紧密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那段历史先后出现的教派是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噶举派,一直到后来的格鲁派。这些教派和教派中的重要人物都在西藏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甚至一度掌握西藏的地方政权,如果对这些教派没有起码的认识,那么也就很难理解西藏的历史。
藏传佛教中历史最久远的教派是宁玛派,大约产生在十一二世纪。“宁玛”的意思是古、旧。所以叫宁玛,是因为他们自称是传承并弘扬吐蕃时期所译的密典为主的,奉莲花生为祖师,依其所传密咒和伏藏修习传承。其教派僧人戴红帽,因而民间又将其称为红教。
该教派起初没有寺庙,也没有固定的僧伽组织,更没有系统的教派教义。其传承方式多为口传心授,经典多为伏藏,因而很为其他教派所轻视。后来该教派出了三素尔,才逐渐改变了先前的情况,建了寺庙,并有了一定规模的活动。教派最著名的寺院有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噶陀寺等。宁玛派重密教轻显教,所以一般僧人无正规的学经制度,他们从事劳动,也娶妻生子,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大寺院集团势力。
除宁玛派以外,噶当派也是出现较早的教派,“噶”意为佛语,“当”意为教诫,噶当意为将佛的言教当作僧人修法成佛的教诫。噶当派源于阿底峡,正式创始人为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公元1055年,仲郭巴在聂当主持了悼念阿底峡的仪式,并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寺院。第二年,他又到拉萨河上游的地方,在那里创建了热振寺。噶当派就是以此为根本寺院发展起来的。仲敦巴有三个徒弟,一个不收学生,另两个博多哇和京俄哇则广收门徒,由此分出两个教派,一个是教典派,一个是教授派,教典派以学习经典为主,教授派则偏重师傅指点,注重实修。博多哇在传教时,从者数千,噶当派的名望和声势,是在博多哇传教时在卫藏地区发扬起来的。噶当派提倡僧人修习应循序渐进,重视戒律和寺院组织。该派从十一世纪建立后,势力发展很快,寺院遍及西藏各地。12世纪后,他们与山南雅隆觉卧地方势力结合,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寺院集团势力。但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地方的行政权力,在政治上远远赶不上后来的萨迦派和格鲁派。公元15世纪后,宗喀巴以噶当派为基础创建格鲁派,该派寺庙和信徒也先后改宗格鲁派,噶当派不复单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