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5 17:21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马丽华:当然我们现在进藏还是方便的多了!虽然很多人一说起西藏,好像“远在天边”,还有人就说“去西藏比到美国还难”。实际上现在的交通状况已经大大改善了,空中航线是保证的,地面是四通八达。从云南进来是滇藏线、从四川进来的是川藏线、从青海进来的是青藏线,这些线路我都是多次走过。你们以前播的片子《兵车新藏线》里的汽车兵进藏的情况我也看了,恰好就新藏线我没有走,其它的那些四通八达的路我基本上都走过。反复地走过,多少次地走过!
主持人:您为什么没有走过新藏线呢?
马丽华:新藏线因为它要绕到新疆进去,或者从阿里出去专程走。像我经常是以拉萨作为出发点,一般地就走不到新疆。其实我也很向往,我有一个同学他就取笑我,说你没走过新藏线就不能说到过阿里。而且新藏线海拔比较高,路途比较长,还是比较艰险的吧!
其它的几条路我们比较,就说昌都的路就是藏东川藏线,昌都的路险,阿里的路难;比较好看的是滇藏线,滇藏线的南半部我们都知道是从香格里拉,就是云南迪庆那边过来到昌都,那一线的风景比较好,三江流域还是挺不错的。
主持人:刚才您说的新藏线海拔这么高、环境那么险恶,但是那些汽车兵们他们还能几十年如一日这样无怨无悔地在这条线上奔忙。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西藏的那些神山圣湖真的有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
马丽华:我觉得这个表达有点诗化了、诗意化了。实际上我觉得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为了工作要奔波在那儿的人对那儿的感受跟旅游者是不一样的。实际上那种生活对他来讲是一个常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那种感觉不是你那样诗意的表达的。但是长期在那儿生活,肯定环境对人的生存面貌的影响,对于这种精神、心灵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就像我是所谓的走遍西藏吧,遇到不同的人我觉得那种感觉还是比较单纯的。我有一次到那曲去,我带着一个小记,那个小男孩还不如我有力气呢,我们俩个就没有办法把轮胎给卸下来。然后就随便地来了一辆车,是甘肃的回民的车,他们经商到拉萨吧。一看到有状况马上就停下车来,二话不说就帮着我们三下两下就把轮胎换了,把我们感动得不得了。其实我们也没有招手让他们停,也没有说请你帮我们换一下,这就是青藏线啊!或者所有公路线的一个常态,那些人都是互相关心,其实这个话题好多人都很有感受吧。在这个经历中难免经历这样的意外情况,然后都遇到了热心人的帮忙,它这就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互相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温暖的。
主持人:很多人也去过西藏,但是可能在那儿待了十几天,几十天或者是一两个月以后就回来了,但是您可以在西藏工作生活了27年!我在想,是西藏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吸引您克服种种不适应,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待在那儿呢?
马丽华:我在西藏待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西藏那种意象是包罗万象、丰富多采。我曾经在《西行阿里》那本书归纳了一下西藏的几大自然版块。中间也是有些人经常问我,我到西藏去你建议我到什么地方?这个我就挺发愁,西藏很多地方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再进一步讲就是说要想去感受。
最有特点的还是藏北高原。一个是阿里,我觉得阿里的那种感觉有一种辉煌,或是辉煌过后的那种感觉。寸草不生的那种刚毅、刚健,那种原始、本色、壮阔,我觉得那种震撼感是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当然那是从自然面貌来讲,我说的辉煌呢是因为我掺杂了人文的因素。
主持人:阿里这个地方它独特在哪?
马丽华:阿里也是我们最后发现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说是最后发现的呢?从历史上来讲,它好像有点脱离西藏腹心地区,自成世界的感觉。最早的辉煌我们可以有据可查的就是苯教,先于佛教在藏地存在的苯教的发源地,就是在阿里。最早早于吐蕃存在的王国叫象雄,它的首府、首领都在阿里,这是最早的辉煌,大概两千年前吧。第二次辉煌就是古格,古格王城王宫遗址现在都在,还是比较壮观的。那个时候大概是公元9世纪以后,吐蕃灭了,分崩离析,吐蕃王室的后裔到了阿里,在那慢慢打下基础建立了小王国。这种辉煌我们现在还在不断地发现着,比如说现在考古发现的很多古城的遗址。当时除了古格王宫以外,周围几十公里以外像卫星城一样的,现在像土林、风化成像土林,可能你们都看到过那些图片的资料。然后还发现了很多一个是古城的遗址,还有那个石窟,就是洞窟的艺术,非常精美。
我知道的就两支考古队伍:一个是西安的那个考古所的张建林,八十年代曾经在古格王宫遗址发掘,正式地考古发掘三年。九十年代中期到末期又在陀林寺、山下的那个陀林寺、扎达县城的陀林寺又搞了考古发掘三年。成果非常显著吧,通过好多精美的画片你们都可以看得到的。
主持人:上期节目中我们也播出了一个片子叫《转山》,那马老师您转过山吗?
马丽华:我是转过。我觉得还挺自豪的,而且从历史上来讲,我刚才讲的就像斯文·赫定、杜齐教授他们也都去转过神山。
主持人:那你们转山的时候,当时有什么感受?
马丽华:当时我们觉得这是一个中亚、南亚让人崇拜的最大的一座神山。此前就久闻其名、如雷贯耳,也有这种愿望去感受一下。我们正好到了阿里去搞社会调查,就有了这个机会。然后就去转了一圈,为时两天,整个的路程是57公里。中间在中途住了一个晚上,从各个角度去仰望这座神山。我觉得其实在转神山的时候,所有的传说都不重要了,所有人为外加的东西都不重要了。
主持人:那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丽华:我觉得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我是一个不善走的人,平时也不爱散步,脚力不行。但是在转神山的时候,箭步如飞、犹如神助。而且凡是转山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祝福去的,都是一种良性的东西,就有那种感觉。当然这纯属于感觉,我觉得那个整个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之旅。我觉得如果不身临其境,我很难表达、很难沟通,就是说很难意会。我没有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也没想到我会有那么一种感觉。好像表面看来当然是很快乐,但是内心翻江倒海,精神上进行那种时空穿梭的非常的灵感,很难言表的一种东西。当然可能那个神山,我说我抛弃了一切神话传说,完全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能也不恰当。
因为神山本身在我心里已经就是说耸立了很久,或者是它的那些文化背景我都知道了。它显得非常深厚,它不光是一座自然的山,有石头、有冰雪的山,还是一座文化的山。然后世世代代几千年来,不知道多少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来环绕着它,积累了属于人类的一种精神的很有质感的东西。肯定是有这个铺垫,不然的话我在当时开始转山的时候就紧张了,我说我不擅长走路,
千万别把我落下、不能掉队。后来结果转山一开始,我马上就找到感觉了我坚决不跟他们一块儿走,我自己要一个人走。然后穿着那个白色的运动鞋,那种感觉特别好、特别富有弹性,好像觉得是一种舞蹈状态。那种前行,然后大声唱歌,那天的天气也非常好,阳光灿烂,路边上有神河、神水,山崖上有那种很细的线状的瀑布,然后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那种很静谧的感觉。我还专门写神山,我专门写了环绕神山的一次精神之旅。那个时候,我把自己经历过的好多事都重新在脑海里演示了一遍,然后就觉得这是一个总结,是一个转折。从此以后,我讲我将不同以往,而且那个好像真正是一个转折。我的那个顿悟还是挺有意义的,因为那个顿悟到了某个高度以后,虽然往后可以滑坡,但是你已经曾经达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