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0:41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在卡若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施工工地上,活跃着一支支由当地农牧民群众组建的施工队伍。他们转变思想,冲破传统的生产模式的束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扛起铁锨参与工程建设,闯出一条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截至今年,各乡镇组建了不同形式的农牧民施工队伍共计32个,为安居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转变思想建队伍
实施安居工程以前,卡若区部分农牧民群众收入单一,生活较为困难。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投入和援藏资金的不断加大,农牧区基础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创收,这一观念在部分群众的思想中逐渐凸显出来,在城关镇通夏、生达,俄洛镇等行政村陆续踊跃出以村为集体为单位的农牧民施工队伍。起初,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村民对组建施工队持有怀疑态度,部分施工队成员甚至退出了施工队。为此,各乡(镇)党委、政府一边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转变思想,一边抓好施工队的管理。在村委会班子的带领下,在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否认大力扶持下,施工队一步步成长起来。
二、政府引导重扶持
组建的农牧民施工队伍,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和帮助。施工队带头人每过一段时间,就主动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施工队的近期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卡若区也高度重视他们的发展,在政策、资金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如城关镇生达村,为了购买施工机械和工具,镇党委、政府为他们出面担保,从县农行贷款20万元,解决了急需的资金。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尽量把一些施工难度低,工期短、施工量小的工程包给农牧民施工队。在近三年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上,卡若区把大部分工程交友农牧民施工队进行,不仅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增加了群众的现金收入,实现了“双赢”。
三、积极实践促增收
施工队成立初期,卡若区大部分农牧民施工队施工技能相对较低,缺乏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县安居办、建设局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依托工程建设项目,聘请技术人员,实地跟班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近三年的安居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建设中,我县的农牧民施工队都参与到了其中,在实践中,不仅使自身得到了锻炼,也有效地实现了创收。以城关镇生达村为例:2008年,生达村农牧民施工队承接了该村的村级硬化道路和村级组织综合用房等建设项目,在建设中,施工队认真履行合同,严把质量关和工期关,顺利完成了基础、主体、粉敷、刷涂料等各项环节,通过了上级验收,确定为合格工程。
艰辛的创业换来了丰厚的回报,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县农牧民施工队的技能不断得到提高,队伍不断壮大,承接的工程也越来越多。在通夏村,农牧民施工队伍现已拥有10辆运输车(东方翻斗车)、25台拖拉机、2辆装载机、1台挖掘机、1辆压路机、8台搅拌机等基础工程设备,并且取得了自治区级资质,为卡若区的农牧民施工队伍树立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