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5 17:0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嘎玛德列的笑容让人难以忘记 摄影:王飞
嘎玛德列家正在装修的经堂 摄影:王飞
学徒正在画室中给唐卡上色 摄影:王飞
13岁的仁青旺嘉是当天看到的最小学徒 摄影:王飞
我们为嘎玛德列老人和他的几个学徒合影,并把照片寄回了嘎玛乡。 摄影:王飞
从扎曲河、昂曲河汇流为澜沧江的昌都镇出发,北向沿扎曲河上行120公里,经日通乡、柴维乡,直到卡若区东北边缘的嘎玛乡,藏语称这条狭长的河谷为“扎德”——扎曲河上游。
嘎玛乡山清水秀,是藏东历史最悠久的噶举派古刹——嘎玛寺所在地,唐卡噶玛噶赤派第十代杰出传人嘎玛德列也住在这里。2002年,嘎玛乡被西藏自治区命名为“民族民间手工艺术之乡”;2006年,卡若区举办了“民族民间文化月”活动,评选出了“十大民间艺人”,嘎玛德列名列其中。
嘎玛德列今年77岁,是一个中等个子的瘦削老人,脸上始终挂着谦和的微笑。他紧握着我们的双手,就像他的笑容一样让人温暖。
老人把我们迎进了屋,端上刚煮好的酥油茶,热情地为我们一一斟满,再斟满。直到我们问起他和唐卡的故事,才坐了下来,话匣子也一下打开了。
嘎玛德列老人的父亲西热洛桑和舅舅赤列旺修都是噶玛噶赤派最出名的画师和唐卡艺人。噶玛噶赤画派属于藏族唐卡的三大画派(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噶赤画派)之一,流行于藏东地区。嘎玛德列5岁时,开始学习藏文,8岁时,舅舅开始教他画画。15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到嘎玛寺画壁画。17岁时,因青海的一个部落首领邀请他去绘制西藏著名的美郎热巴传说故事而名声大振,成为当地有名的唐卡画家。那年,昌都刚刚经历了解放。
8年后,当他从青海回到家乡嘎玛的时候,已是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在老人的记忆中,孩提时经常要给农奴主种田;可他再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慢慢地温饱问题也都解决了。老人说:“变化最大的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水平有了天地之别,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现在是最幸福的时候。”
在画室里,我们看到了嘎玛德列老人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学画唐卡的学徒。老人说,他先后收的藏族、汉族、蒙古族徒弟已超过100人。从其他乡镇或者地区来的学徒都是吃住在嘎玛德列老人家,这使得原本因卖唐卡收入可观的嘎玛德列老人生活还是很清贫,这从他家的简陋装饰中就能看得出来。
可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嘎玛德列老人的心愿,为此,再多的付出他都愿意。“我年纪大了,现在的生活虽然好了,但是自己的民族艺术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唐卡的画法是有规矩的,我希望这种艺术不仅能走出西藏,也能成为世界的艺术珍品。”老人依旧微笑着说道。
嘎玛德列老人23岁的小儿子丹增平措,也是从小就喜欢画画,和现在许多年轻人想去城市里赚大钱的想法不同,丹增平措也希望能将祖辈的技艺一代代传下去。
离开时,老人将我们远远地送出门,那双温暖的手再次紧紧地握住我们的手,彷佛在托付着什么。我们走出很远了,回头看时,他还在向我们挥手,脸上还是那不变的谦和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