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09:2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十五”计划实施5年来,昌都地委、行署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一加强、两促进”历史任务,不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五”期间,昌都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保持了年均15%的增长速度,是昌都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地方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重要指标已提前1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5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按期实现。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可达32.9亿元,年均增长15%;全地区财政收入预计可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13%。
农牧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昌都地区始终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的政策不动摇,加快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预计“十五”末,可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6.1亿元,年均递增5%;粮食产量由2000年的15.8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6.5万吨,年均增长1%;肉类产量由2000年的4.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5万吨,年均增长5.5%;奶产量由2000年的4.9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6.5万吨,年均增长5.8%。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5年来,昌都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58∶15∶27调整为37∶26∶37。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5年来,全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为0.96亿元、1.68亿元、1.8亿元、1.9亿元、2.6亿元,年均增长18%,主要产品如水泥的生产量分别达3.19万吨、6.04万吨、7.83万吨、8.03万吨、12.7万吨,发电量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年均增长11%。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十五”期间,通过政府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功引进了一批区内外企业在昌都落户,为昌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5年来,全地区成功引进了昌都雪花啤酒等企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最大的引资项目玉龙铜业已在昌都落户,注册资金6.25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将在“十五”末正式启动。全地区5年来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5个,完成投资6.4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十五”末,全地区个体工商户达到6624户,从业人员10858人,注册资金14949万元,分别较“九五”末增长41.8%、74%、210%;私营企业99户,注册资金11234万元,分别为“九五”末的2.8倍、12倍。2004年底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为地方财税提供的税源达5461万元,占总收入的56%,为“九五”末的2.1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末,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2060元,其中现金收入1150元,为“十五”计划目标的118%,年均递增12%,持平全区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到9000元,年均递增7%。全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可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6%。随着农村电力及交通建设的加快,消费需求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轻便交通工具、各种家用电器已逐步进入普通农户家庭。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末,全地区“普六”目标基本实现,4个县完成“普九”任务,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7.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全地区现有卫生机构154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31名,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名;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1286座,乡村级广播电视站改造38个,全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1%和89.1%。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和乡村文化室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和农牧区医疗保险、贫困户“低保”体系逐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发放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