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上半年西藏农牧业生产发展综述

2014-03-13 09:18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7月30日一大早,盛夏的拉萨河谷在晨曦的雾霭中充满生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的农牧民迎着初升的朝阳,在地里收割着颗粒饱满的青稞。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一产上水平”的工作要求,强化各项措施落实,确保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牧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高度重视强化措施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指出:“西藏人口80%是农牧民,跨越式发展最大的希望在农牧区。解决农牧区和农牧民问题,关系全局、涉及根本,立足于此就是抓基础、抓大头。”

  就做好今年的农牧业生产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胡春华也多次提出具体要求:农业要努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要认真落实每一项政策,切实抓好每一个环节。要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畜产品增值。要抓住青藏铁路通车的大好机遇,大力宣传西藏特色农畜产品,推动西藏特色农畜产品下高原、进商店。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牧民真正得到更多实惠。

  调整结构促民增收

  种植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今年以来,全区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354.9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0.3万亩,经济作物70.64万亩,饲草料作物44.03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2005年的69牶20牶11调整到目前的68牶20牶12。截至6月底,全区新生仔畜617.8万头(只、匹),成活558.5万头(只、匹),成活率达92%,同比增长6.1%;成畜死亡38.2万头(只、匹),死亡率控制在1.42%以内,同比下降1.5%;肉产量达9.4万吨,奶产量达13.2万吨;牲畜短期育肥出栏总数50.54万个绵羊单位,同比增长2.24%。

  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市)坚持把乡镇企业工作重心转移到扩大农牧民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上来,把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转移到农畜产品加工上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半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8.56亿元,同比增长12.78%;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2.93亿元,同比增长11.33%。

  农牧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通过农牧业增产增效、特色产业开发、非农产业发展以及劳动力转移等多项措施、多个亮点,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仅以劳务输出收入为例,上半年全区完成劳务输出44万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2%。

  加大投入注重特色

  “十一五”时期,我区“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抓住“一产上水平”这个关键,坚持农牧业特色产业优先发展,坚持核心经济区重点突破,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按照这个要求,我区各地(市)把特色产业开发作为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一大批生产基地,全区农牧产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逐步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投入是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年以来,拉萨市累计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发展蔬菜产业,扶持建设100多座蔬菜大棚。这些大棚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吃菜难问题,也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收入。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农民阿努种植5亩大棚蔬菜,年增收1.2万元,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农民顿珠贡嘎种植0.5亩大棚蔬菜,两个月增加现金收入2000多元。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我区农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今年上半年,昌都地区在畜牧业方面,重点抓好果扎牧场牦牛改良等10个产业化示范项目。山南地区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技承包和服务工作,为农牧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上半年地区共举办畜禽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等各类培训班119期,培训农牧民群众5700余人次;申报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14个,目前总投资3367.75万元的藏鸡养殖、养鸭、羊牛短期育肥、优质饲草、良种仔猪繁育基地等7个项目已相继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