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西藏:“安居工程”打造高原“香巴拉”

2014-03-13 09:13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经八一镇,沿茶麻古道上溯尼羊河谷直抵拉萨,要不是途中翻越海拔五千二百多米的米拉山口,你肯定会怀疑自己是否置身雪域高原,而是走进了一个绵延数百公里的旅游度假村,一幢幢现代气息十足的藏式小楼红墙蓝瓦,点缀在碧空、雪山、情泉、绿树之间,让人心旷神怡。

  这不是神话传说中的“香巴拉”,而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称之为牵住“牛鼻子”的“安居工程”的杰作。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绵延千年的落后社会制度,西藏农牧民长期过着居无定所、牦毡避寒的游牧生活或者人畜混住的原始农耕生活。今年伊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的重大决策。“安居乐业”作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力争五年内使全区百分之八十以上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

  从暖春三月到金秋十月,西藏各地市、各部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呈现出开局良好的喜人形势。截至十月底,全区已完成四万七千户的安居工程建设任务,部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

  林芝地区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其朗村七十一岁的老阿妈索朗,在旧中国过的是住无片瓦、衣难遮体的农奴生活。十一月初,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这里召开了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现场会,她激动地说:“党和政府给我盖了这么好的房子,真是连做梦也没有想到。新房宽敞、干净,都舍不得在屋内生火做饭;院子又宽又大,可以自由地散步,跳舞都行,共产党好,政府好,社会主义好。”

  截至十月底,拉萨市已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近七千七百户,在建一千二百余户。与此同时,今年还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解决三万七千人的饮水安全;全市七成以上的乡(镇)年底将实现通油路。

  为了让农牧民“住得进”又“富得起”,林芝地区把“乐业”作为实施安居工程的推动力。变安居点为旅游点,变安居点为加工点。抓住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广、林下资源丰富、旅游潜力巨大等优势,积极为农牧民增收创造条件,预计今年林芝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人民币三千一百五十元,继续走在西藏前列。

  山南地区是藏文化的发祥地,农耕文明程度高。西藏的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庄园、第一座宫殿均在这里。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他们积极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建筑建材队,在做好本地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通过有组织、有领导、有技术地转移劳动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实现了安居工程与民众增收两不误。截至目前,山南地区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农牧民总人数已达三百多人,收入预计可达六百多万元。

  日喀则、昌都、阿里、那曲等以牧业为主的草原地区,针对各自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分别实施小城镇发展、草原生态、开放推动、科教兴地等战略,国家出一点,政府补一点,自己拿一点,建筑面积、房屋造价、房屋结构、建筑风格等都由群众自己选择。目前,各地均有六、七千户完成建房任务,多数建房民众今冬可入住新居。

  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参观新村时说,安居才能安生、安心,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西藏的基础;也是反分裂斗争中掌握主动的根本条件和基础。西藏把安居乐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切入点,牵住了西藏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