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1:21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依依辞旧岁,激昂奔今朝。5年匆匆一逝,回顾“十五”,我取的文化事业硕果累累,捷报频传。从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到昌都卡若遗址等六处抢修工程;从文艺舞台的新编剧目到艺术研究取得的可喜成就;随着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沿线的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们看到了西藏文化事业发展走过的一路辉煌。
5年来,国家对我区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的投入达到了4.79亿元,为我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区先后建成了昌都、阿里、林芝3座地级图书馆、拉萨市艺术宫及33座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和135个乡村文化站(室),新建了2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三级站,使全区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起来。
艺术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文艺舞台日益呈现出了生机盎然的繁荣局面。5年间,全区各专业文艺团体新编(节)剧目达603个,新创作歌曲289首,其中有许多节目和歌曲在全区甚至在全国的许多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3项、自治区奖项222项;民间艺术的研究和演出也取得了好成绩,全区的17支民间艺术团体年均演出800场,每年的大小节日里,他们为老百姓带去了丰富的文艺节目;各专业文艺团体组织演出4000多场(次),受益观众达到了615万多人(次),其中,在农牧区的演出场次达1600余场,农牧民观众达232万人(次)。
5年里,我区的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繁荣有序。针对目前非法出版物品种增多,内容涉及范围越来越广的严竣形势,我区文化部门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打击文化市场上的非法出版物,净化了市场,维护了正常的文化经营秩序,切实唱响了主旋律,营造了健康向上、积极良好的文化氛围。我区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443家、经营从业人员10459人,实现年税额800多万元,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加紧进行,文物古迹再展新姿。“十五”期间,以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为重点的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现在,以新的姿态展现在游人面前的布达拉宫绿草荫荫,周边环境焕然一新;青藏铁路西藏段沿线的文物调查、文物法规建设以及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科考人员编写的《西藏高原田野考古报考之一---青藏铁路西藏段田野考古报告》已出版发行;全区在“十五”期间完成了一到五批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建立和备案工作,并对包括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在内的所藏371件一级文物进行了鉴定和建档工作。设立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所将开展古建筑维护,考古调查、发掘,文物的科技保护等工作。该研究所成立后,将使西藏的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文物保护的专业水平、科技含量、研究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和对外交流不断加强。“十五”期间,全区共派出各类文化团组56个,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接待国外来藏交流团组31个、230人(次)。在美国成功举办的《雪域藏珍---中国西藏文物巡回展》,吸引观众达67万人(次),在大洋彼岸刮起了一股强烈的“西藏风”;“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去年下半年在香港举办期间,参加文化周活动的香港市民表示,古老的西藏文化令他们着迷,同时也加深了对祖国西藏的全面了解。
“十一五”的战鼓已经擂响,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我区的文化工作者们又有了新的期望和打算。提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强化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抓住文艺创作这个重点,在总体繁荣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战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实施十大文物保护工程;在文化产业方面,充分发挥我区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优势,组织开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培育发展特色藏文化品牌;着力构建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文化交流扩大西藏在国际文化领域的影响。(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