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0:31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寒冬季节,曲水县聂当乡科技园蔬菜种植大棚承包户边巴,在暖意融融的蔬菜种植大棚内察看蔬菜长势,准备把即将成熟的各种蔬菜投放春节、藏历年市场。西藏日报记者 王绪彬 摄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5年来,西藏理清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一产上水平,着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牧区各项事业加快发展,连创佳绩,“三农”工作谱写了灿烂而辉煌的一页。
——过去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1%,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产业带正在形成;
——过去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达到2788元;
——过去5年,全面推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4万户农牧民迁入新居,“八个基本解决”不断推进,农牧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一切,犹如一粒粒水珠辉映阳光,集中体现了西藏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由负转正,已由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上升到整体上达到小康,标志着西藏已经站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
5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不回避,不畏难,始终牢固树立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强化“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
坚持把推进一产上水平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战略性目标。一产上水平,就是要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在确保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促进一产从广种薄收向优质高效转变,从原始饲养向现代经营转变,从自然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始终把安居乐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作出的另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西藏在毫不放松抓好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精力用到配套设施建设上,用到农牧民增收乐业上,推动安居工程有新进展,配套建设有新突破,致富乐业有新提高。
拳头攥紧才有力,自治区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把投资重点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5年来,自治区对“三农”的投入达165亿元,比上个5年增长1.3倍。倾斜、扶持,为突破农牧区发展“瓶颈”、大步迈向小康增添了新动力与活力,农牧区涌动着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
特色农牧业大放异彩
抓一产,要突出重点。在基本解决粮油肉自给后,西藏及时调整农牧业工作重点,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切入点。
在特色产业激励政策引导下,一个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正在高原兴起。在藏南谷地,由国家投资1383万元的山南地区藏鸡养殖基地,共有3800多户农牧民通过养鸡尝到了甜头,现在年户均增收达1万多元;在藏北草原,国家投资2695万元实施主要包括糌粑加工、牛羊肉加工等49个项目,而那曲地区罗马镇畜产品加工销售点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位于青藏铁路沿线的小镇,如今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工销售牛羊肉、酸奶等特色畜产品,带动养殖大户300户,年户均增收超过万元;在藏东地区,国家投入176万元的昌都地区类乌齐县牦牛育肥项目,自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累计出栏育肥牦牛2000多头,实现纯利润150万元;在藏西北高原,阿里地区通过建立绒山羊基地进行扶贫,在4县、23个乡镇设立绒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养殖户达1166户,项目区人均增收961元;而位于西藏腹心地区的拉萨市林周县,现在已建成了年产20万只商品鸭的规模化养殖基地,户均增收6000多元。
调整结构,注重特色,让西藏农牧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快速提升。2003年到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1%;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90万吨以上,2007年达到94万吨,单产比5年前提高55公斤;牧业产值在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肉、奶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5%和4%;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力度逐年加大,蔬菜、瓜果、花卉和特色养植殖业等迅速发展,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种养殖业产业带正在形成;农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国家、自治区、地(市)三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有2家……
农牧民共享和谐阳光
夯实基础,为大发展奠下了厚重基石。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促进了西藏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广大农牧民从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找准增收“路子”,鼓起致富“袋子”。5年来,西藏农牧民增收呈现多元化,开始从单一的农牧业内部增收向内外增收并举转变,工资性收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3年到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幅12.9%,这是西藏发展史上所没有的。
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牧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5年来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点5877处,解决10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和改善农村用电人口65万。解决219个乡镇、1490个行政村通公路。有111个中心乡镇通邮和3712 个建制村通电话,提前实现“乡乡通传真”目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过去的5年是西藏改善农牧区民生成效最显著的5年。西藏建设了437所乡镇规范化小学,改扩建93所初级中学,全面实现“普六”,63个县(市、区)实现“普九”,“两基”攻坚全面完成;“三包”学生补助标准由2002年小学生、初中生每生每学年600元、800元分别提高到1200元、1350元。改建58个县级卫生服务中心,新建553个乡镇卫生院,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全体农牧民,补助标准由2002年的30元提高到1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年收入低于800元的农牧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过去的5年,还是西藏农牧区社会和谐稳定的5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区党委作出了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着力解决农村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基础工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回首过去5年,西藏“三农”问题这块坚冰正在逐渐消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原农牧民满怀豪情。
作者: 兰金山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