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 突进驰援 —记吉隆县公安局救援先遣队

2015-05-18 10:47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zhangjb55286_s.jpg

救援先遣队民警在震后检查道路塌方状况。记者 张黎黎 摄

记者 张黎黎 益西加措 王杰 常川 段敏 蒋翠莲  本报通讯员 米元林 张永杰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

你明亮的眼睛牵引着我、让我守在梦乡眺望未来;

当我离开家的时候、你满怀深情吹响号角”

有一首叫《五星红旗》的歌,唱起来足以让萨勒乡的村民热泪盈眶。

那一天,地震来袭,萨勒乡被困。房屋倒塌、无粮、无通讯,24个小时孤立无助。

“看,是五星红旗!”不知是谁的一声惊呼!挥舞着一面五星红旗出现的是吉隆县公安局救援先遣队的队员,满身泥泞、疲倦却顽强的容颜。

拥抱、激动、哭泣,从萨勒乡见到飘扬的五星红旗起,灾难带来的绝望里有了希望,迷茫中有了幸福。

搭起安置点、建起警务帐篷,第二面、第三面……在震后的20多个小时里,萨勒乡的村庄处处飘扬着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鲜得夺目,艳得耀眼。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希望”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五星红旗,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希望。”这是吉隆县公安局吉隆口岸分局救援先遣队民警多吉4月30日在吉隆县萨勒乡安置点发出的一条微信。

地震发生后,吉隆口岸公安分局和吉隆县公安局便抽调了12名民警,于4月26日早上7时挺进吉隆县重灾区萨勒乡。“色琼村和拉比村的道路基本瘫痪,那里共有69户、299人与外界失去联系。”进入到萨勒乡,先遣队得到了这样的消息。

再难也要进入色琼村和拉比村。

没有路,那就挖!

队员普布顿珠告诉记者:“挖路的进程还得看天气。如果有刮风,山上滚落的石头就特别多,我们不得不选一名队员做观察员,随时注意并通报落石情况。”就是在 这样随时有落石的悬崖路上,先遣队开始了他们艰难的边挖路边前进的援救:一位队员用十字镐把石头抛开,后面跟进两位队员清理、修整路面。

12名先遣队员,一锹一镐,整整用了三天,活生生从山上挖出了一条80厘米宽、1.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这是挺进色琼村和拉比村的生命通道。随后,先遣队 员在最危险的塌方滑坡路段四进四出,为色琼、拉比两村送去急需的食品、药品、帐篷等物资,顺利将色琼村27户139名群众转移到萨勒乡安置点。

多吉说,他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当他们第一个扛着五星红旗抵达色琼村的时候,所有群众都落泪了,他们像看到了亲人一样去迎接这支可亲可敬的队伍。

五星红旗下,不同的民族、相同的爱

26日,7顶帐篷警务站在震后第一时间办公,一面面招展的五星红旗给了灾区群众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在这一面面五星红旗下,一份份来自不同民族的爱也在汇聚。

1号帐篷警务点的四位民警都是退伍老兵,他们有的经历过汶川地震,有的参加过抗洪救灾。其中有一个叫把玉俊的回族小伙。

地震发生的刹那,把玉俊因为恐惧本能地大喊一声:“快跑,地震了!”当他们飞奔到中心广场时那里已经集聚了很多人。看见藏族老阿妈、小孩在哭,他边扶住老阿妈边抱起小孩,安慰他们:不要哭,地震是暂时的,一切会好起来的。

根据抢险救援工作安排,把玉俊和同事们被安排查看倒塌房屋内是否有人,排查房屋险情,并将转移群众到安全地点。吉普村85岁老阿妈,被房屋倒塌时的砖瓦砸伤,让她无法动弹,是把玉俊背起老阿妈走出了那片随时可能坍塌的废墟。

掉落的木板,两根钉子狠狠地扎进了把玉俊的脚,两个人的重量踩下去,瞬间鲜血直流。扯掉木板,把玉俊直冒冷汗,忍着痛直到把老阿妈送到了安置点的空旷地。

在随后的救援中,把玉俊还发动在吉隆经商的32名回族老乡组成“回民小分队”,帮助受伤群众搭帐篷、为他们打开水、送饭。

“突切囊、突切囊!”次仁加姆老人拉着民警普布顿珠的手迟迟不愿放下,眼睛里的泪水忍不住往下掉。次仁拉姆老人一年唯一的5000元积蓄全部埋在坍塌的屋 子里,是普布顿珠在余震不断的危急关头跑进屋给老人抢了出来。“不记得从群众家里帮他们抢出了多少东西了!”普布顿珠说。

红旗飘啊飘,汇起了一份汉、彝、回、藏的团结情,汇起了一份来自不同民族的兄弟爱。

如红旗般鲜艳的誓言:宁愿累死在一线!

朗朗的读书声,打破了萨勒乡震后的沉静。

由于萨勒小学震后教室严重倒塌,学生课桌、书本全部掩埋,队员们把所有小学生统一安置后,5月4日,便开始对小学进行简易的重建。

学校重建了,孩子们重新走进了课堂。那稚嫩的读书声是先遣队员们在震后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

孩子们有了课上,先遣队队员们又忙碌了起来:拉比村还有43户,160人将转移到萨勒乡安置点,我们得提前为他们搭好帐篷。

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记者问:“你们累吗?”队员们则用这样一句话回答了记者:为了守护群众,我们宁愿累死在一线!

那是一句为群众的誓言,鲜艳得如安置点那些红旗的颜色。

在搭建帐篷警务站之后,每时每刻都有老百姓的各种求助、咨询。在安置点2号警务站有这么一位“90后”女民警,她叫德庆仓决。守候着一台无线座机,一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不同的姓名及相对应电话号码,打电话、接电话、拿充值卡充话费,像电话秘书台一样忙碌着。

在安置点外,在马路边巡逻的民警不停地向前往日喀则的车招手:老乡,帮忙带下灾区的群众吧!原来,在吉隆镇经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滞留的游客急切想离开灾区,实在无法统一为他们安排车辆,便只能招点过路车,尽可能地转移这些群众,在一周之内转移旅游经商人员达2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