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读懂雷锋的快乐才能读懂雷锋

2014-04-24 09:4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嘉宾介绍

    许菲: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讲师

    记者:人们常说助人为乐,怎么理解这个“乐”字?如何理解“读懂雷锋的快乐,才能读懂雷锋精神”?

    许菲:助人为乐的“乐”,我觉得应该至少包含两层意义,第一层,对受助者而言,遇到困难有人帮忙,遇到麻烦有人帮着解决,这种“乐”,多是来自困难被解决麻烦被排除后的一种轻松状态,以及遇到他人帮助的感激、感动和感恩的心理;第二层,则是对施助者而言。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乐”,是在主动付出、不求回报、真诚以待的基础上,为实现自我价值所做的努力。真正意义上的“助人为乐”,是一种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双赢”结果,无论受助者还是施助者,均能从中体会到真情和爱心,体会到温暖与快乐。

    不得不承认,在当下人们都在倡导学习雷锋,但对于雷锋精神最为本质的东西,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的人却并不多。有人甚至把雷锋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精神,嘲笑为“傻子作风”。现实中,一提起雷锋,人们总是会先想到,这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可实际上,雷锋精神的思想体系和他行为处事方式,始终是和谐一致、内外统一的。他不需要做给人看,不需要作秀,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的眼神而刻意为之,这种一致性的产生,是来源于雷锋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也就是他个人价值观的实现。雷锋自己穿着补丁落补丁的裤子,却把钱捐给需要的同志,自己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却要努力挽回国家财产的损失,自己不顾旅途劳累,却帮着列车员忙前忙后,“好事做了一火车”。在外人不被理解的目光中,雷锋的做法似乎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显得“格格不入”,但这恰恰显示出他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追求。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才能最体现个人价值,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和判断。他的快乐,是来自于自己的价值观,即心理学上所讲的个人的认知。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个方面,一个人的认知,决定着行为的情绪体验和感受,比如,对同一件事,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做事的感受也会不同。有人给别人借钱,是为了获取额外的利息,有人则是为了能给人以及时的帮助,前者为得到了金钱而快乐,后者为帮助他人获得感谢和尊重,从而实现个人价值而快乐。

    所以说,读懂“雷锋的快乐”,实质上是理解、认同、遵循雷锋精神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个人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雷锋,否则都将是形式上的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照片中,雷锋始终笑容满面的一个原因,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从中真正体会到了快乐。

    另一个方面,对于雷锋的快乐,还可以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加以分析。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理需求比如吃饭、睡觉等等,是个人生存最底层的需求,其次,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继而产生了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等需求,最高层次的是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这五个需求来看,不难发现,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的这三个需求,都是凸显了个人索取的意愿,而最后两个需求,则是凸显了个人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意愿。按理说,需求层次越低,人们对生存需求渴望的能量越大,但实际上,有些人在看到最高层次自我价值的需求后,往往是可以“忍住”对其他几个层次的渴望。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体会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层次需求,从而忽略了其他几个层次的需求。但绝不是说雷锋是“神”,不需要低层次的需求,只是他看到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极易满足现状,并人为的“过滤”或“忽略”了其他的层次,直接达到更高。

    需求从低向高,恰恰凸显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在任何时候,实现个人最高层次需求的过程,都不过时。只是会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记者:偶像出现多元化和世俗化态势,文艺娱乐界、商界都出现了成功人士,他们从实用角度更容易被年轻人效仿,道德偶像雷锋该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许菲:不得不承认,即便是雷锋,在当时的年代里,也是少数人的代表,正是这些少数人,为一个时代树立了典型和标杆,成为人们竞相学习的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了时代发展最需要最珍贵的内涵。只是在形式上,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年轻人更需要找到一个目标和方向,被引导被启发,如果单纯用过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宣扬,恐怕会不适应当下的需求。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从实用角度出现了许多所谓的“成功”典型,成为年轻人效仿和追求的目标。而在雷锋当年所处的时代,是没有这么多元化的价值观的,今天出现“偶像”多元的情形,是主流文化的内涵不断发展所致。这就要考虑,用一种什么方式去宣传引导,让年轻人朝着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前进。

    我觉得吸引年轻人都来学雷锋很必要,但更重要的是,首先所有的成年人都应从自我做起,言行一致的学习雷锋精神。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会教育孩子,不要攀比,但当父母看到别的孩子有了一件名牌时,也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个。这就是作为成人的父母,其自身价值观不成熟和不稳定的表现。自己做不好,如何要求孩子们做好呢?现实中,许多问题的出现,不是出现在孩子身上,而是孩子背后的父母身上。正如雷锋在日记中曾说,个人始终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只有放置到社会的大环境下,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如果每一个成年人都能深刻领会并做到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年轻人自然会争相效仿。

    事实上,做好事从中体会到快乐,本身也是个人的一种需求,人活着总有理性的选择,如果做一件事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就是行为产生的最大动因。心理学上一般不从一个人品行是否高尚的角度来评判,只是说这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人成长和发展的规律,雷锋的行为是他个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符合其个人成长规律的。因此说来,培养社会主流文化的良好氛围,把雷锋精神变成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才是激励、引导所有人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