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圣洁】我市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7-03-08 14:57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A

COLUMN

开栏的话

 

 

依托无污染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天然、绿色、圣洁为核心,以清洁、特色、增收为重点,全力打造“蓝天圣洁”大品牌,做大做强做特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是今年昌都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从昨日起,昌都发布推出系列报道《五指攥成拳 打出新未来——昌都亮出“蓝天圣洁”产业品牌》,和您一起将目光聚焦到我市加快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全面开发高原绿色农畜产品、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等过程,共同感受“蓝天圣洁产业”各类新事物、新变化、新模式如何交汇奏出的美妙音律,构筑起产业发展的新势力,汇聚成全市蓬勃向上的新动能。敬请垂注。

 
 

 

春风催绽花千束

我市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把农牧业龙头企业作为高原特色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和农牧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经济发展。

 

龙头企业不断扩大。我市坚持以“市场导向、科技支撑、扶优扶强扶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轮驱动”五原则和以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线,根据多年来市内各重点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各地实际,突出围绕特色资源和林下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了藏药材、林下资源、葡萄酒、农作物等加工业。通过不断努力,截至目前,我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发展至18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这些企业目前已初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的效益,到2016年底,企业实现产值1.46亿元,带动农户9000户,户均增收7500元。

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现。我市在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通过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运用支农政策组合拳,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丰富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提升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水平增添了新动力,使龙头企业对农牧民增收起到了更好的带动作用。目前,各企业所使用的青稞、葡萄、荞麦、辣椒等均产自本地,通过原料的收购直接促进了农牧民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的增加。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年带动纳西、木许、曲孜卡三个乡镇种植酿酒葡萄近4000亩,企业每年为当地解决60名以上群众长期就业问题和500余名群众的临时就业问题。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通过“企业+农户”的“订单式”经营模式,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与六个乡(镇)青稞种植户签订了白青稞收购合同,收购白青稞130余万斤,并且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0.2—0.3元/斤,使青稞种植户额外增加收入50万元,户均增收近1300元。

 

农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牧民的主要纽带。近年来,政府每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农畜产品基地。到2016年底,我市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达1.06万亩;规模化葡萄基地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规模化荞麦基地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建成饲草料基地13500亩;全市卡若香猪养殖数量达5.6万头;红拉香鸡养殖数量达12万余只;阿旺绵羊养殖规模达9.4万只。

品牌创建初见成效。我市大力实施品牌、商标战略,共创建三江康巴大蒜示范基地、索多西辣椒示范基地、特贡蔬菜示范基地等11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拥有八宿荞麦、康巴类乌齐牦牛、盐井葡萄酒、索多西辣椒酱、洛隆糌粑等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申报“洛宗”糌粑、“日通”藏药为自治区著名商标;启动了“红拉香鸡”、“卡若香猪”、“昌都阿旺乡绵羊”、“康巴类乌齐牦牛”、“边坝藏红麦”、“边坝贝母”、“察雅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注册工作。今年2月21日昌都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康巴类乌齐牦牛”已注册成功,意味着我市实现了地理标志商标“零”的突破;认证类乌齐牦牛遗传资源,并正式列入国家遗传资源名录,填补了自治区空白;邀请了云南农大地方猪品种资源专家对我市藏香猪进行品种及肉质鉴定,鉴定结果将于近期正式公布贡觉县阿旺乡阿旺绵羊、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纳西村葡萄、柴维乡翁达岗村佛像制作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芒康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八宿县然乌镇、察雅县吉塘镇吉塘居委会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格局逐步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正在逐步形成,如纳西乡纳西村的葡萄,贡觉县阿旺乡的绵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