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科学发展成就“西藏速度”:2015年西藏粮食产量达100.63万吨

2016-08-17 15:5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本网拉萨8月16日讯(记者 毛娜)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一产上水平”发展战略,坚持把提升农牧业基础地位放在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圆满完成“十二五”农牧业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青稞口粮安全、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15年,我区粮食产量达100.63万吨,其中青稞产量70.85万吨,实现历史性突破,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10.3%和17.6%。同时,我区农牧民增收渠道继续拓宽,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工资性收入有效提高,转移性收入不断拓宽,财产性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44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实现翻番,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特色优势产业正成为西藏经济发展新引擎。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把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旅游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特色农牧业、绿色食(饮)品等特色产业在雪域高原迅速崛起。青稞啤酒抢滩国内市场、5100冰川矿泉水走向国际市场、高原牦牛奶牵手国家举重队……越来越多的“西藏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随着自治区打造“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十二五”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的实施,西藏优势特色产业核心产区建设如火如荼。“十二五”期间,我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6亿元,在全区实施了以特色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为主的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224个,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中奶牛、藏中北绵羊、藏中优质粮油、城郊无公害蔬菜、藏中藏东藏猪藏鸡7个产业带,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项目区群众增收13.15亿元,受益群众达175.6万人,人均增收748元。特色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的态势开始呈现,农牧业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发新型旅游产品,精心培育了“高山、雪域、阳光、藏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打造和推出了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南伊沟、鲁朗林海、“五寨”、纳木错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随着全区各地民间节庆旅游和文化旅游产品的推出和品牌的提升,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完善,国际知名度日渐提高。

如今的西藏,正迎来旅游业全新的跨越发展黄金期。“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7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4亿元。

在西藏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依然是重点,也是亮点。放宽准入、平等对待、扩张总量、提升规模、消除所有制偏见、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等隐性障碍……各项利好政策激励着我区非公经济快马加鞭走向春天,逐渐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为增加发展的内在推动力,2011年,自治区召开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商联工作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大会,提出了“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和“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等一系列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着全国各地企业的眼球。201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收166.93亿元,占全区纳税总额的93.8%。

同时,与全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我区坚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和一号民生工程,通过扶贫项目带动,“先富带后富”,创新建立“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成功经验,尽最大努力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