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0:55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一、发展是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关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西藏经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祥和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但是,由于西藏脱胎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底子薄,农牧业至今仍然处于半自然经济状态,广大农牧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牧民收入普遍较低,城乡差距较大,城市中随着经济转型,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等问题日益突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西藏发展和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发展是解决西藏一切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扭住中心任务不放松,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抓住加快发展不撒手,夯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意见》指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衡量西藏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在与达赖集团斗争中把握主动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那么,西藏该怎么办呢?学员们提出:
(一)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张庆黎同志在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上指出:“发展好农牧区经济,建设好农牧民家园,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安居必须乐业。“乐业”就是要多栽摇钱树,就是要抓好产业建设。西藏由于特殊的区情,发展大型的制造业不具备条件,西藏的工业化应在中央扶持下,走出一条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路子。资源禀赋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资源的差异,会使同量的劳动耗费产生不同的结果。西藏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优势,是产业建设的物质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建设。
1、大力发展藏毯产业。在研讨中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薛立志同志提出:藏毯产业是一个带动力很强的产业,也是西藏最具优势的产业。藏毯属于手工纺纱、植物染色、手工编制的环保型地毯,很受国际市场的青睐。西藏有得天独厚的培育地毯产业的优势:一是原料优势,为地毯的编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西藏的藏系羊毛,毛色洁白、拉力强、光泽好、鳞片少,是世界手工地毯行业公认的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二是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为地毯编织提供强大的支撑。藏传佛教文化已被欧、美、日崇尚为世界知名文化之一,藏民族的文化背景为藏毯产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泉;三是具有广泛的群众编织基础;四是国际市场空间广阔,拓展空间较大。因此,大力发展藏毯产业是促进我区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2、实现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自治区科技厅副巡视员欧珠次旺同志提出,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就必须加大对藏药产业的投入力度。一是要继承和发扬藏医药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挖掘藏医药学宝库,不断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创新产品,全面提高藏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水平;二是要加强藏药基础理论方面的系统研究,建立藏药产、学、研共同发展的体系,建立能够体现藏医药优势和特点的医疗评价体系;三是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藏药材资源的修复,保障藏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彭毅龄等同志提出,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必须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采用“支部+协会”的吉塘模式,“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牧业草场承包入股”、“林下资源采集协会”、“城郊农业定单”、“旅游带动产业”等产业化模式;依靠科技在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产业集群方面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调整农牧业产品结构,努力提高种植业效益,不断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快建立健全农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有偿与无偿相结合,以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中心,辐射农牧区、惠及农牧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牧民增强商品意识,搞活农牧区流通;加快建立农牧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机制,提高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和从事二、三产业的能力;积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积极推进现代流通和服务业的发展。
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地震上无法搞建设,动乱中不会有发展”。张庆黎同志在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未雨绸缪,早做工作,主动治理,坚决斗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我们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的反分裂斗争方针,切实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是分不开的。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西藏就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阿里边防支队支队长拉加同志提出,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要继续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坚持“三个离不开”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和巩固正常宗教活动秩序,努力做好宗教工作;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继续巩固和发展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日喀则地区政法委书记吴卫国、昌都地区政协副主席图嘎等一些同志认为,西藏地处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存在着诸多影响稳定的因素。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达赖分裂主义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鼓吹西藏独立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要让广大干部群众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认识到只有维护祖国统一、建设强大国家才是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上来,增强“五种意识”:一是要增强政治意识,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三是要增强大局意识,努力维护稳定;四是要增强群众意识;五是要增强法治意识。还有一些学员提出,要积极督促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西藏的稳定发挥作用。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当大力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张庆黎同志在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上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做好西藏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要紧密结合实现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际,突出永葆先进性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西藏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西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研讨中学员们提出,提高执政能力,对于地厅级干部来说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习的能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两大根本性任务。要改造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世界;要认识世界,尤其是要认识全球化进程新的趋势,也就是必须提高认识能力;而要提高认识能力,就必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是提高认识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如何不被假象和表面现象所迷惑,对每个领导干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透过表面现象和假象看其本质,就要求当今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认识能力,成为有思想的干部,为此必须不断地学习,把提高学习能力作为党的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二)提高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总揽全局的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品格,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自觉同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越是形势复杂,越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坚持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
(三)提高为民服务、求真务实的能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做到真诚理解群众、真情引导群众、真心关心群众、真正相信群众,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应当看到,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这对地厅级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先进性,就应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新时期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利益需求、生活方式发生的新变化,综合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有效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当代中国最新的伟大实践;建立市场经济也是推进我国和西藏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因此,如何驾驭市场经济,就成为摆在地厅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现在不少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不懂也不适应;对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手足无措,也不能抓住发展中的机遇。这必然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建设。由此,必须不断提高地厅级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把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利益关系、新的矛盾、新的任务和新的困难,需要地厅级领导干部学会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解决和处理,这就要求由人治走向法治,学会依法执政。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不少领导干部不会运用新方法,还是运用人治的老办法来处理新问题,结果事倍功半,效果甚微,甚至付出代价。由此,必须不断提高地厅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西藏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 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是现代化建设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重要阶段,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停滞。2003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在这个阶段,社会结构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进入新时期,区党委深入贯彻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保持了长达十多年的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区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仍然突出;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各种矛盾还会不断凸显。研讨中,学员们结合西藏的实际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推进藏语文文字信息化建设
自治区编译局副局长洛桑土美同志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语言,因此必须加快推进藏语文文字信息化建设。藏语文是占我区人口92%以上藏族群众主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西藏自治区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不仅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藏族人民的重要权利,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动经济、科技和社会迅猛发展。语言文字是信息的主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国家和西藏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语言文字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这一命题,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洛桑土美建议:(1)充分认识藏语言文字信息化的重要意义;(2)加快推进面向信息处理的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工作;(3)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信息产业部已经确定的藏文软件项目的启动和实施;(4)培养推进藏语言文字信息化最关键的人才。
(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西藏必须珍惜土地资源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次旺诺布同志提出:我区耕地保护形势相当严峻,优质耕地在减少,后备耕地资源匮乏,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存在的问题:(1)对土地区情缺乏足够的认识,西藏的区情是“地多不如说山多”;(2)个别地方在耕地使用中习惯性、随意性的行为较多,有法不依;(3)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现象仍然存在;(4)土地管理机构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要求;(2)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3)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经营性土地一律实行“招拍挂”方式出让;(4)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5)强化各级政府土地管理的责任。
(三)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业的关系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辛高锁同志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业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五大类保护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环境下的一定人类族群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但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展旅游业不能以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价。
(四)发展高等教育,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人才西藏大学副校长王启龙同志提出了西藏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是规模和效益不协调。西藏高等教育已经初具规模,无须再度扩大规模,当务之急,是全区高等院校要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做到你有我无,你无我有,各有重点,彼此互补,协调发展。二是数量与质量不匹配。要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调整招生规模内部结构,增加西藏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要狠抓教学科研,让教师乐于教学、勤于教学,让所有的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三是布局不合理。今后,各高校、各行业、各部门要彼此协作,互谅互让,达成共识,形成合理的格局。四是中心工作不突出。高校中心工作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西藏多出有巨大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和人才。
此外,自治区电力工业局总工程师高应云同志提出,西藏电力发展要本着环境友好、对社会负责、经济可行的协调发展原则,保障和谐社会、平安西藏的建设。应从长远发展着眼,加大电力资源开发力度,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电供应,并争取将“藏电外送”纳入国家特高压电网骨干网架战略,接续国家“西电东送”,尽早启动“藏电外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