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9:33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了诸多实惠,农村公路建设被高原农牧民群众誉为惠民工程、幸福工程。
广大农牧民告别人背畜驮
受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西藏农村公路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为有效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从2001年起,国家加大了对西藏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经过10年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全区累计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632个,总投资110.49亿元,新建公路39234.4公里,解决了231个乡镇、2550个建制村的通公路问题,农村公路已经覆盖所有乡镇和89.98%的建制村。同时,还启动了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261个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达到全区乡镇总数的38.3%。拉萨市七县一区全部通了沥青路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迅速延伸的农村公路,使广大农牧民告别了人背畜驮的原始运输方式,积极融入到改革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家住纳木错湖畔的班戈县个体运输户唐才说,以前从县里往拉萨运货,5吨的货车要跑两天,现在通县沥青(水泥)路修通了,10吨的货车9点从县里出发,当天19点就能到拉萨,收入大大增加。据该县交通局负责人介绍,班戈县至纳木错通沥青(水泥)路后,为当地劳务输出、畜产品销售和旅游业发展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居住在羌塘草原深处的公路沿线农牧民人均年收入比原来提高1000多元。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大力改善农牧民群众出行条件的同时,自治区各级交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牧民施工技能培训,通过项目合同等形式,要求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吸纳当地农牧民参与公路建设,明确落实群众增收任务。“十一五”期间,农牧民群众通过向公路建设项目投劳、出售自采材料、出租施工机具增加现金收入超过25亿元。
与此同时,农村公路还为农牧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的开发,农牧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实惠。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色玛村村民旦增次仁提起2009年家乡通油路的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过去这里只有一条土路,坑坑洼洼不好走。自从油路修好以后,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老百姓出行;我们还通过建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每年都能多收入一万多元。”
“十二五”末客运班线将通达八成乡镇
“几年前,去一趟拉萨城,要从家里走好几里路,才能到客运站。现在不一样了,公交站点走几步就到了,每天往返的公交车有十来趟,真是太方便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加木村村民达瓦高兴地说。
西藏地广人稀,农村公路线路长、等级低,客运运营成本高。广大农牧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农村客运发展滞后,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常靠乘坐货车、农用车等出行。2011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意见》,通过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在全区7个地市15个县开展了扶持农村客运发展试点,新开辟农村客运班线20条。截至2011年年底,我区共有客运班线353条,其中农村客运班线157条,县级客运覆盖率90%;418个乡镇通了客车,乡镇客运覆盖率达到56%以上;建成县级客运站60个、乡级客运站6个、简易停靠站205个。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扎西江措说,2012年,自治区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客运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强化引导措施,逐步使全区农村客运“十二五”末达到以县级客运站为枢纽、带动乡镇、辐射建制村的目标,使乡镇客运班线覆盖率提高到80%,建制村客运班线覆盖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通沥青(水泥)路乡镇班线通车率达到100%,县级客运站的经营使用率达到100%,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群众乘车难问题。(记者 王立)